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治-鹤壁.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布鲁氏菌病及其防治 ;第一章 概述 一、布鲁氏菌病发展简史; 1860年,Morston根据本病临床特点和尸体病理解剖所见,提出将本病列为临床上一种独立的传染病,称之为“地中海弛张热”。1887年,英国军医Bruce 从马尔他岛死于“马尔他热”的英军士兵脾脏中分离出羊种布氏菌(Br.melitensis)。 ; 1897年朗吉氏根据本病的临床热型特征建议取名为“波浪热”或“波状热”。同年,莱特氏(Wright)等发现该病病人血清与马尔他细球菌的培养物产生凝集反应,遂称之为莱特氏凝集反应,成为迄今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之一。; 1897年丹麦学者Bang和1914年美国学者Traum,又分别从流产母牛的羊水和猪流产胎儿中分离出牛种布氏菌(Br.abortus)和猪种布氏菌(Br.suis)。; 1918年,美国人Evans在研究羊种布氏菌和牛种布氏菌的培养物过程中发现,两者在形态、培养特性方面???类似和在血清学反应上有交叉,后来经过Meyer等人的相继研究,到1920年根据两者的共同属性,归于同一菌属,称为布鲁氏菌属(Brucella),由本属细菌所致的人及各种动物的疾病统称为“布鲁氏菌病”。不久,把猪种布氏菌也归于本菌属中。; 1921年Beven和1924年Keefer在南非,以及Viviani在意大利Evans在北美洲从病人身上分离出牛种和猪种布氏菌,从而在流行病学上首次证实了病牛和病猪也是人布病的传染源。1953、1956和1966年Buddle、Stoenner、Carmichael又分别发现了绵羊副睾种布氏菌(Br.ovis)、沙林鼠种布氏菌(Br.neotomae)和犬种布氏菌(Br.canis)。;二、布病流行现状; 世界上约有50个国家和地区的绵山羊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非洲和南美洲等;有101个国家和地区的牛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非洲、中美洲和南美洲、东南亚及欧洲南部等;有33个国家和地区的猪有布病流行,主要集中于美洲、非洲北部和欧洲。 世界上畜间布病以牛种布氏菌感染牛的布病为主,占家畜布病分布的二分之一以上。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至今世界上已有14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消除布病,另外有冰岛和维尔京群岛一直没有发现布病。; 我国1905年Boone于重庆报告两例布病病人,1916年福建也发现了一名马尔他热患者。河南省最早有关布病的报导见于《满州畜产兽医学杂志》20卷第1号,称1925年曾有4名印度人,在河南焦作因饮用山羊奶而患布病,并从患者血液中最先在国内分离出羊种布氏菌。谢少文于1932、1936和1949年先后在北京地区报告了29例布病病人。1936年,在内蒙古王爷庙押木营子村发现109头牛中有21头流产,并从流产牛胎儿中分离出两株牛种布氏菌。上述资料表明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即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我国布病疫情经历了20世纪50、60年代的严重流行期,于1957-1963年、1969—1971年出现两次流行高峰,发病率分别波动在1.17/10万—1.77/10万和1.20/10万—1.23/10万之间,疫区范围波及全国28个省区;70年代的逐步下降期;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的基本控制期,1992年全国仅发生219例病人,发病率为0.018/10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到90年代中期以后的疫情出现回升,21世纪疫情呈现严重回升,2005年发病人数超过上世纪最高年份,2008年发病人数和发病率均超过上世纪最高年份。;;1951-2008;0;河南省1958年首次以血清学诊断报告了济源县大峪乡大王庄村于1956年发生的布病24例,传染源系从洛阳购回的羊只。 1956-2008年全省累计发病24835例,死亡17例,年均发病469例,发病率波动在0.001-11.45/10万之间。;;; 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因此其造成的危害是双重的。其危害程度在世界各地也有很大差异,以羊为主要传染源的国家和地区,人的感染发病情况较为严重;以牛为主要传染源的国家和地区,则对畜牧业危害较重,而人的发病相对较轻。 ; 人患布病常因误诊误治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给患者造成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并导致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家畜患布病后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降低,牲畜数量明显减少,并直接影响优良品种的改良和推广。牲畜患病还造成使役能力及皮、毛、乳、肉产量和质量的下降。因此,布病直接影响畜牧业的发展,乃至内外贸易。鉴于上述情况,全世界每年因人畜间布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估计可达数十亿美元。 ;四、布病防治管理机构 ;第二章 布鲁氏菌病病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