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我是好孩子教学目标一、进一步感知音的高低。二、通过听觉.doc

第六课我是好孩子教学目标一、进一步感知音的高低。二、通过听觉.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课我是好孩子教学目标一、进一步感知音的高低。二、通过听觉.doc

——小学动漫课程资源库客服邮箱: dm5u@163.com —— 第  PAGE 6 页 共  NUMPAGES 6 页 第六课 我是好孩子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感知音的高低。 二、通过听觉感知力度并认识音乐中强和弱的记号;能用强弱不同的音量演唱歌曲。 三、选择打击乐器和探索自然音源,参与歌曲《司马光砸缸》的欣赏和创作过程,表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四、培养学生争做好孩子的自信心,懂得每个人都应争做聪明、勇敢、诚实、有礼貌的好孩子。 教学内容 一、 歌曲 《好孩子要诚实》、《小鼓响咚咚》 二、 音的强弱。 三、 聆听 《是谁在敲》、《司马光砸缸》 四、 创作活动为故事歌《司马光砸缸》配音响。 教学重点、难点 对音的高低进一步感知是重点,选择打击乐和探索自然音源表现歌曲《司马光砸缸》是难点。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小卡片。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大鼓小鼓》。 二、教学新歌《好孩子要诚实》。 1、导入。 你认为好孩子应该是怎样的呢? 讲故事(歌词内容)。 讨论:你如果是歌里的小朋友会怎么呢? 2、聆听。 歌里的小朋友是怎样表现的?他做得对吗? 3、聆听。 边听边随乐曲的高低做手势。 4、创作活动。 根据歌词的意思创作动作为歌曲伴舞。 随乐表演,并评价。 5、学唱歌曲。 随乐曲节奏朗读歌词。 随课件演唱歌曲。 带唱没有唱好的乐句。 师生合作演唱。 生生合作演唱。 随伴奏齐唱。 指名上台激情演唱。 6、参与表现。 小组配合表演歌曲。 自由练习。 各组展示。 三、作业。 1、做卡片“p”“f” 2、把歌曲《好孩子要诚实》由表情演唱给父母听。 四、结束。 听曲出室。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精彩三分钟:律动《大鼓小鼓》。 二、欣赏《是谁在敲》。 1、聆听。 歌曲中是谁在敲门呀? 2、再聆听。 他们敲门声有什么不同? 怎样敲门有礼貌? 3、聆听,找出乐谱种声音大是怎样标记的?声音小是怎样标记的? 4、游戏:听强弱举卡片。 师击鼓,生根据强弱举卡片,看谁的反应最快? 请一名同学上台击鼓,继续游戏。 5、和同桌分角色表演歌曲。 三、教学新歌《小鼓响咚咚》。 1、导入。 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师讲述歌词内容,生讨论。 2、聆听,选择拍手伴奏的方法。(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击掌法) 3、聆听,随乐拍出强弱规律。 4、边拍手边念歌词。 5、跟录音轻声演唱。 6、随琴轻声唱词2遍。 7、合作演唱:师生合作,小组合作。 8、随伴奏齐唱全曲。 9、讨论:这首歌哪一段应唱得强一些?哪一段应唱得弱些? 10、按新要求演唱。 11、表现歌曲。 分组:自由选择舞蹈组、演唱组、打击乐组。 在组长的带领下自由练习。 展示,评议。 四、结束。 听曲出室。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 一、看 用电脑多媒体播放动画片《司马光砸缸》,让学生初步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 二、议 1.让学生运用语言智能简单复述《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从语言的角度体验 和表现故事情节。 2.小组议论:我们要学习司马光什么精神?引导学生用脑力激荡法展开议论,得 出应学习司马光盟、塑鱼、夏堕的精神。(接近或类似的词语) 三、听 播放带画面和歌词的叙事歌曲《司马光砸缸》,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叙事歌曲《司马 光砸缸》,借助画面和歌词了解司马光砸缸救人的全过程。 要求学生通过欣赏全曲回答: 1.找出歌曲中最紧张的一句歌词。(怎么办?怎么办?) 2.说出歌曲中高潮处的主要情绪(如:焦急、紧张、惊慌等),请学生选择表现“怎 么办?怎么办?”的情绪(如:紧张地说“怎么办?”“怎么办?”或用打击乐器快速敲击表 示焦急,还可用急促跺脚表示惊慌等等),让学生充分表述。引出打击乐器和音源的探 索环节。 四、寻 1.复习已认识的四种打击乐器:三角铁、木鱼、响板、蛙筒。(实物) 2.介绍双响筒、铃鼓、钹、小鼓等四种打击乐器。(实物) 方法:请部分学生敲打新学的四件打击乐器,亲身体验打击乐器的音响效果,建立 音响概念。教师可把打击乐器图片贴在黑板上,加深认识。 3.让学生按照自己对音乐的不同感受来寻找不同的打击乐器或其他音源(包括 寻找身边能发出声音的物体;嘴发出声音等),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 方法:教师把四幅主要的故事图片贴到黑板上。 (1)小朋友在院中捉迷藏;(2)“扑通”,一个小孩掉进大水缸;(3)司马光机智地搬起 石头,用力地砸向水缸;(4)砸破了水缸,溺水的小孩得救了。 4.分组讨论,说说各自的乐器可以在歌曲的什么地方、用什么方法来配音响效 果。如木质乐器:可用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