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读文献,做点考证——
《桃花源记》中的“外人”考辨
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 曾坤;在学到陶渊明的《归园田居》诗时,曾有学生这样对我说,他说初中学的《桃花源记》这篇文章,让他产生了一个疑惑:桃花源是这样神奇的地方,按常理推测桃花源里的人穿的衣服和桃花源外的人穿的衣服是不一样的,但是怎么教材注释和老师都说桃花源里的人穿的衣服和桃花源外的人衣服是一样的?
;陶渊明《桃花源记》: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
人教版语文教材注释: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
苏教版语文教材注释: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人 。
北京大学袁行霈教授主编的大学中文系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男女衣着与桃花源以外的人相同。;看来不光是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者认为桃花源里的人穿的衣服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而且大学中文系教材的编??也这样认为。
但确实如学生所说的,根据一般经验可初步感知,二者穿的衣服是不一致的。那到底有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二者穿的衣服是不一致的?;
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陶渊明《桃花源诗》
;陶渊明在诗中直接点明,到晋朝时,桃花源里之人的衣服没有任何改变,与在秦时其祖先刚进来时穿的衣服是一样的,故有“衣裳无新制”之说,言外之意,晋时的衣服是“新制”,桃花源里之人穿的衣服是“古制” 。;桃花源里的人穿的是秦时的衣服,而桃花源以外的人穿的是晋时的衣服,关于这两个朝代的服饰区别,有学者作了论述。;A、逯钦立《陶渊明集校注》:“新制,新样式。晋宋地主贵族多更改衣装,以奇装异服著称。”
B、龚斌《陶渊明集校笺》:“桃源中人衣着与五百年前不异,桃源外的世人,服饰早经数变,尤其是晋代士大夫,更喜奇制异服。故桃源中人衣着,不可能与五百年后晋人衣着之新制悉同。”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王维《桃源行》
花间邑屋自连接,云外鸡犬声相喧
衣裳不同俎豆古,见客惊怪争来前
——宋·李纲《桃源行》
;仿佛潭水滨,点缀桃花春
山川似晋代,衣服犹秦人
——明·何景明《桃源图歌》
忽闻鸡犬隔烟萝,似有人家住深竹
竹畔谁与邂逅逢,衣冠不类今人服
——明·陈贽《桃源行》
陈贽已直接点出桃花源里的人穿的衣服与当今世人是不一样的。
;很明显在陶渊明自己看来,以及后世模拟《桃花源诗》的文人看来,桃花源里的人穿的衣服与桃花源外的人是不一样的。故而人教版语文教材、苏教版语文教材,以及中华书局出版的大学中文系教材的注释都是错误的。
三者都是将“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的“外人”,解释成为:桃花源以外的人。看来应该是“外人”的注释出了问题。;
细读《桃花源记》第二段可发现,渔人一直是主角,文中所描绘的场景都是从渔人所看到的景物来说的,展现的一直是渔人的视角;
因此当写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时,这也是从渔人的角度来说的,渔人觉得桃花源里之人穿的衣服如“外人”,而从渔人角度来说的外人就不可能再指桃花源以外的人。;注释失误的原因在于:注释者认为此文第二段描写的都是桃花源里的事情,那么与桃花源里的人相对的外人自然就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了,他们并没有仔细地分辨这句话是从谁的角度来说的,从而导致误解。;此处的“外人”不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恰恰指的是与桃花源以外的人不同的组织的人。
此处的“外人”可以理解为外国人。;“外人”一词另外还出现了两次,分别是“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及“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两处“外人”指的就是桃花源以外的人。;
实际上,文中的三处“外人”意思是一致的,都是指与自己所处组织不同的人。
;不同人说话的视角不同,“外人”所指的范围便不一样。“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及“不足为外人道也”,这两句话都是从桃花源里之人角度来说的,他们所说的外人当然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