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学生: 老师:李老师 日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音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
【教学方法】: 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前章温故
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学习科学探究,善于科学探究,方能学好物理。
本章知新
声音的产生【探究】
声音的传播【探究】
声音的差异【探究】
声音的利用与控制【自学与社会调查】
新课教授
新课引入
通过播放音频引入课题,由学生提出问题引入新课三个内容: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人怎样听见声音
新课教学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通过使纸发声的活动进行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尺子发声时尺子振动发声的音叉使水四溅
人发声时喉咙在振动,证学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猜想。
活动:学生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
结论:
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
问:音叉是不是声源?
敲击音叉发声,用手紧握,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我们说正在发声的物体是声源,没有振动发声的物体不是声源.
所以说正在发声的音叉是声源,没有发声的音叉不是声源
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方式
a)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上下起伏,向四周传播,形成水波; b)音叉振动,临近的空气粒子随音叉振动,形成一系列疏密相间的形状向四周传播.这就是声波.
结论:声音的传播方式:声波
(2)声音的传播条件
我们周围的物体有气体、液体和固体,那么声音是否是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传播呢?我们知道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例如在空气中,现在听老师讲课,就是靠声音在气体中传播.那么声音可以在液体和固体中传播么?
水中击石,缸外听音
隔墙敲墙,隔墙听音
以上现象说明除了气体、液体也可以传声.
(举例:游泳潜水时在水下可以听见岸上游泳池的广播;钓鱼时,钓者不喜吵闹,因鱼可以听见岸上人的说话声和脚步声)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电影《地道战》中,猪头小队长趴在倒扣于地的水缸上,听游击队员挖地道的声音)
气、液、固都可传声,那么,那种效果最好呢?
回忆课上实验:听音叉发出的声音(通过不同物体传声)
结论:固体传声效果优于液体和气体.
固体、液体、气体能传声,因为它们的物质粒子随声源的振动形成声波.若物质粒子是紧紧靠拢的,传声效果就好,反之,就差.
提出:真空可以传声么?
『回忆实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最后再让玻璃罩内进入空气。
一般情况下,闹钟铃声不能完全消失:因为抽气机不能将罩内的空气全部抽尽,所以仍可听到微小的铃声,如果能够抽尽,无法听见铃声
结论:真空不能传声。
航天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如何相互交谈的?
影片中太空爆炸的场景能否听到声音?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不同, 150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秒;温度每上升10C,声速每秒增加6m; 250C的水中,声速1500m每秒;钢铁中,5200m每秒;
结论: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150C的空气中,声速340m每秒;温度每上升10C,声速每秒增加6m; 固体液体气体
3.人怎样听见声音
人耳构造及声音传播过程:耳郭→外耳道→鼓膜(振动)→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
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由于听觉神经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神经性耳聋;由于声音的传导发生了障碍(如鼓膜、听小骨损坏)而导致的耳聋为非神经性耳聋。
4.声音的显示
声音是一种波,不仅能听见,而且可以通过示波器显示出来.
三、小结
1、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1)方式:声波(2)显示:话筒、示波器
(3)条件:真空不能传声.(4)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
v = 340m/s (150C空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正式版)D-L∕T 860.74-2014 电力自动化通信网络和系统 第7-4部分:基本通信结构 兼容逻辑节点类和数据类.docx VIP
- 钢格栅板及配套件国家标准.pdf
- 防火墙运维.docx VIP
- T_BPMA 0010—2021_现制现售净水机卫生管理规范.pdf VIP
- 有害物质识别与评估控制程序.doc VIP
- 胃脘痛•胃痞病(胃息肉)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表单.docx VIP
- JAVA应用系统开发规范概要1.doc VIP
- 临床诊疗指南(肿瘤科分册).doc
- 剑桥少儿英语一级上unit15_a_happy_new_year.ppt VIP
- 2024年05月广东惠州市生态环境局博罗分局和博罗县污染防治攻坚战总指挥部办公室公开招聘编外人员笔试历年典型题及考点剖析附带答案含详解.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