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民俗的案例剖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民俗案例分析 ——竹竿舞 我国、哈尼族、畲族、佤族、布朗族竹竿为道具而跳的一种舞蹈,而海南黎族的竹竿舞是当地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盛行于海南岛五指山区的乐东、东方、昌江、白沙等黎族自治县黎胞聚居地区据考证已有数百年的历史。目前已经被国务院正式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跳竹竿,黎语叫“转沙”, 在丧葬仪式中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人们都要跳竹竿,而且往往跳个通宵达旦。一般是在晒谷场或山坡的地坪上,平行摆开腿一样粗的两条方木作垫架,垫架上横放若干条手腕粗的长竹竿,持竿者相向地双手各执一条竹竿尾端,把竹竿与垫架、竹竿与竹竿碰击出有节奏的声音,称为“打柴”。持竿者姿势有坐、蹲、站三种,变化多样。早年是男子跳,女子扶竿击节,后来发展为男女同跳,而且在演出中女更多。因为女子步态轻盈灵巧,爽快活泼。舞者在竹竿间跳跃,像小鹿欢蹦,不断地表演出磨刀、筛米、穿门、鹿跳、转身、来回等花样动作,舞姿十分优美迷人。据了解,20世纪50年代黎族舞蹈竹竿舞在1957年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获金奖,从此海南黎族闻名于世。黎族竹竿舞历史悠久,发源于一种古老的祭祀活动,带有浓郁的原始宗教色彩如今的黎族竹竿舞吸纳了许多新的元素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特色舞蹈。?所以要看 舞蹈表演是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不同形式的舞蹈表演代表着不同国家或民族的起源、统和民族特征。海南黎族竹竿舞使游客有机会接触并了解欣赏黎族文化传统,让他们身临其境参与到这种跨文化交流的体验中来。从上世纪80年代年至今,海南建立了许多黎族竹竿舞的规则和节奏,只任自己沉浸在模仿的舞步顺序中,不会随着音乐和手势跳动,往往丑态百出。为了让游客更加随意即兴的发挥,便于他们与黎族舞蹈演员更加酣畅地互动,在舞蹈的编排上作相应的改进游客参与黎族和游客之间对竹竿舞文化理解的鸿沟。民族舞蹈在增进民族文化交流和理解中是一项有效的手段,应该让游客在娱乐放松的状态下充分了解丰富真实的民族文化,因此,表演过程中,形象生动地向游客解释竹竿舞的历史起源及其象征意义非常重要。在国内外所有的竹竿舞中,黎族的竹竿舞动作难度最大,而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外地普遍采用4对竹竿,而海南却使用5对竹竿,而且竹竿随着音乐的节奏上下翻飞,时而脚下、时而头上,最惊险的时候,竟然有三对竹竿在头上、两对竹竿在脚下同时夹击,跳舞者稍不留神,就会被竹竿打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跳舞的黎族青年男女居然胜似闲庭信步,在竹竿的夹缝中随意追逐、打闹,而且还不时摆出梅花型、8字型等优美的造型,有的甚至还会做出腾飞、手撑地等超高难度的动作,令人叹为观止。当一对对舞者灵巧地跳出竹竿时,持竿者会高声地呼喝出嘿!呵嘿!场合极是豪迈洒脱,气氛热烈。州歌舞团(广东民族歌舞团、海南省歌舞团的前身)就把竹竿舞改编成《打柴舞》,在省内外演出,深受欢迎。经过几代文艺工作者的继承和发扬,《打柴舞》至今仍然是海南省歌舞团的保留节目,常演不衰。1970年《野营大军过山来》拍成舞台艺术片舞姿优美、音乐动听的竹竿舞以其令人眼花缭乱的技巧,很快赢得了文艺工作者的青睐赋于竹竿舞情节和人物竹竿舞的动作也是对黎族生产、生活的再现:从“磨刀”到“割稻”再到“打鹿”“青蛙跳”,然后是“恋爱”“结婚”等,具有很系统完整的顺序和步骤。竹竿舞外国的游客称竹竿舞“世界罕见的健美操”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弘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竹竿舞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娱乐性强,而且场地器材要求也不高,极易掌握和推广。高校体育课堂引入竹竿舞很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也是有百益而无一害的。竹竿舞练习能增强心脏功能、发展下肢弹跳力。如今,祭祀色彩已逐渐消失,它已成为一种既是文化娱乐,又是体育健身的活动,是为了选拔村寨中机智、勇敢、富有胆略的青年。因为竹竿舞一开始并非用竹竿,而是用又粗又重的树杆,有的上面还有刺,跳的人如果不小心被打到,不仅疼痛难忍,甚至还会受伤,因此需要跳舞的人胆大、心细。跳舞者在有节奏、有规律的碰击声里,要在竹竿分合的瞬间,不但要敏捷地进退跳跃,而且要潇洒自然地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如果跳舞者不熟练或胆怯,就会被竹竿夹住脚或打到头,持竿者便用竹竿抬起被夹到的人往外倒,并群起而嘻笑之。相反,善跳的小伙子在这时,往往因机灵敏捷,应变自如而博得姑娘的青睐作为一种产生于生产、生活中的艺术形式,竹竿舞表演具有很强的大众性和形式感。在海南,竹竿舞已经成为欢迎来宾的一种形式,而在外地人的眼中,竹竿舞也已经成女方家庭在等男方来迎亲,竹竿舞就是为新郎专门设下的,新郎只有顺利闯过竹竿舞阵,才能将新娘娶回家。这种风俗在海南三亚等地的黎族村寨至今仍保留着。三月三”为

文档评论(0)

ktj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