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章 现代教育的目的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 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论教育目的 古希腊思想家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灵魂分为三种: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与此相适应,应有三种教育:体育、德育和智育。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发展这三个方面,使受教育者得到最高程度的和谐发展,成为良好的、有教养的公民。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 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身体和心理和谐发展的人。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卢梭认为,教育的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自由的人。 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依照自然法则,发展儿童道德、智慧和自身各方面的能力。 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英国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斯宾塞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为人的完满生活作准备。 著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生活必需的知识,以适应现代生活,生存于现代世界。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的概述 (一)清末时期的教育目的 1904年,《奏定学堂章程》是近代史上最早的由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其中规定:“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论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付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1906年,清政府学部规定教育宗旨为;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共五条,前两条为“中国政教之所固有,而亟宜发明以距异说者”;后三条则是“中国民质之所最缺,而亟宜铖砭以图振起者”。 (二)民国时期的教育目的 1912年,时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在《新教育意见》一文中,明确提出废除清政府制定的“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的教育宗旨,因为“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和,尊孔与信仰只有相违”。教育应由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等五部分组成。此全面发展之教育思想,动摇了几千年来的封建教育,反映了时代的新要求,后来发展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 1912年9月,教育部根据临时教育会议的决定公布了民国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一宗旨的颁布否定了清末“忠君”、“尊孔”等内容,是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1929年3月,国民党第三次代表大会把中华民国的教育宗旨定位:“中华民国之教育,根据三民主义,以充实人民生活,扶植社会生存,发展国民生计,延续国民生命为目的;务期民族独立,民权普遍,民生发展,以促进世界大同。”这个教育宗旨是为国民党政权“一个党”、“一个主义”专制统治服务的。 1936年,国民党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草案》中规定,“中华民国之教育宗旨,在发扬民族精神,培养国民道德,训练自治能力,促进生活智能,以造就健全国民”。 (三)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三)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三)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三)建国以来的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结构 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性 我国教育目的的规定性 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 寓言中的智慧 木桶原理给我们的启示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全面发展教育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 分析说明全面发展的含义及它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答 案 参 考 顾文艳同学的成长经历可以看出 2009年12月16日 * *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教育目的的概述 1 我国教育目的的结构 2 2 1957年 “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58年 “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981年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 1982年 “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 1985年 “教育必须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90年代至下世纪初叶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大规模地准备新的能够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各级各类合格人才。” (四有、两爱、两精神) 1986年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是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素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我的v-ing做主语宾语教学能手公开课要点分析.ppt
- 项目案例丨迪士尼施工用的这50种工具解决方案.doc
- Photoshop-CS6经典教程解答.ppt
- 项目八任务二解决方案.doc
- 食品工程原理讲义01流体要点分析.ppt
- 我的发展生产-满足消费要点分析.ppt
- PHOTOSHOPCS5PS基础教程第2章解答.ppt
- 食品工艺学复习提纲要点分析.ppt
- Phantosys企事业用户售前宣导解答.ppt
- 项目部安全技术管理标准解决方案.doc
- 2025年国家电投海外投资发展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内蒙古赤峰区域—牧原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湖北宜昌夷陵城市发展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国家电投中国电能所属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国家电投中国电力所属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湖州浔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广东清新广播电视传媒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湖北武汉市武生院后勤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山东临沂蒙山元蒙市政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 2025年云南滇资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