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ISO 178-2010
塑料——弯曲性能的测定
1.范围
1.1 本国际标准规定了在特定条件下测定硬质(见 3.12)和半硬质塑料弯曲性能的方法。规
定了标准试样尺寸,同时对适合使用的替代试样也提供了尺寸参数。规定了试验速度范
围。
1.2 本标准用于在规定条件下研究试样弯曲特性,测定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其他弯曲应力
/应变关系。本标准适用于两端自由支撑、中央加荷的试验(三点加载测试)。
1.3 本标准适用于下列材料:
——热塑性模塑、挤出铸造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硬质热塑性板材;
——热固性模塑材料,包括填充和增强复合物;热固性板材。
与 ISO 10350-1[5]和 ISO 10350-2[6]一致,本国际标准适用于测试以长度≤7.5 mm纤维
增强的复合物。对于纤维长度7.5 mm的长纤维增强材料(层压材料)的测试,见 ISO 14125[7]。
本标准通常不适用于硬质多孔材料和含有多孔材料的夹层结构材料。对这些材料的测试,
可采用 ISO 1209-1[3]和/或 ISO 1209-2[4]。
注:对于某些纺织纤维增强的塑料,最好采用四点弯曲试验,见 ISO 14125。
1.4 本方法中所用的试样可以是选定尺寸的模塑试样,用标准多用途试样中部机加工的试样
(见 ISO 20753),或者从成品或半成品入模塑件、挤出或浇铸板材经机加工的试样。
1.5 本标准推荐了最佳试样尺寸。用不同尺寸或不同条件制备的试样进行试验,其结果是不
可比较的。其他因素,如试验速度和试样的状态调节也会影响试验结果。
注:尤其是半结晶聚合物,由模塑条件决定的样品表层厚度会影响弯曲性能。
1.6 本方法不适用于确定产品设计参数,但可用于材料测试和质量控制测试。
1.7 对于表现出非线性应力/应变特性的材料,其弯曲性能只为公称值。给出的计算公式都
基于应力/应变为线性的假设,且对样品挠度小于厚度的情况下有效。使用推荐的试样
尺寸(80 mm X 10 mm X 4 mm),在传统的 3.5%弯曲应变和跨距与厚度比 L/h为 16的
情况下,挠度为 1.5 h。相比于非常柔软的和延性材料,弯曲测试更合适于测试具有较小
断裂挠度的坚硬材料和脆性材料。
1.8 与本国际标准的之前版本相反,本版本包含了方法 A和方法 B两个方法。方法 A与本
国际标准的之前版本中的方法一致,即在试验中使用 1%/min的变形速度。方法 B使用
两个不同的变形速度:弯曲模量测试中选用 1%/min的速度,测量弯曲应力-应变曲线的
剩余部分依材料延展性的不同而选用 5%/min或 50%/min的形变速度。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中引用了以下的文件。对于标示日期的引用文件,只有引用的版本有效。对于未
标示日期的文献,其最新版(包括任何修正)适用于本标准。
ISO 291,塑料——状态调节与测试标准环境
ISO 293,塑料——热塑性材料的压塑试样
ISO 294-1:1996,塑料——热塑性材料注塑试样——第 1部分:一般原理及多用途和长
条试样的模塑成型。
ISO 295,塑料——热固性材料的压塑试样
ISO 2602,测试结果的统计处理和解释——均值估计——置信区间
ISO 2818,塑料——机械加工制备试样
ISO 7500-1,金属材料——静态单轴测试仪器验证——第 1部分:张力/压缩测试机器—
—力测量系统的验证和校准
ISO 9513,金属材料——单轴测试伸长计校正
ISO 10724-1,塑料——热固性粉末模塑复合物试样的注射模塑成型——第 1部分:一般
原则和多用途试样的模塑成型
ISO 16012,塑料——试样线性尺寸的测定
ISO 20753,塑料——试样
ISO 23529,橡胶——物理实验方法试样的准备和状态调节的通用步骤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试验速度,v
支座与压头之间的相对移动的速率。单位为 mm/min。
3.2 弯曲应力 σf
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的正应力,MPa。
注:使用 9.1中公式(5)计算。
3.3 断裂弯曲应力σfB
试样断裂时的弯曲应力(见图 1中的曲线 a和曲线 b),MPa。
3.4 弯曲强度 σfM
试样在弯曲过程中承受的最大弯曲应力(见图 1中曲线 a和曲线 b),MPa。
3.5 在规定挠度时的弯曲应力σfC
达到 3.7规定的挠度 Sc时的弯曲应力(见图 1中的曲线 c),MPa。
3.6 挠度 s
在弯曲过程中,试样跨距中心的顶面或底面偏离原始位置的距离,mm。
3.7 规定挠度 sc
试样厚度 h的 1.5倍,mm。
注:使用 L=16 h的跨度,规定挠度相当于弯曲应变为 3.5%。
3.8 弯曲应变εf
试样跨度中心外表面上单元长度的微量变化,用无量纲的比或百分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