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暗挖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成果.doc

浅埋暗挖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成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埋暗挖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成果.doc

浅埋暗挖铁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的应用成果 1工程概况   新建龙岩—厦门铁路石桥头隧道整体由西北折向东南方向,进口里程DK2+450,出口里程DK4+036,全长1586m,为双线隧道,线间距4.0m~4.4m,位于R =1000m 的右偏曲线。   隧道进口段(DK2+450~DK2+930)为砂岩和灰岩不等厚的互层关系,表层为第四系粉质黏土夹碎石。DK2+650~DK2+930段洞身部分为溶洞充填物,为灰岩上部溶蚀后形成的土层,其具有高含水量,大孔隙比,低液性指数等特性。其余地段为全风化,强-弱风化粉砂岩或粉砂岩与石英砂岩互层,岩石风化呈砂土状,地下水不发育,围岩分别为IV级,V级,隧道埋深为5m-60m。其中DK3+130~DK3+150,DK3+340~DK3+360为两条推测断层。   石桥头隧道为龙厦铁路全线控制性隧道工程之一,属于Ⅰ级高风险隧道,具有地表建(构) 筑物密集、埋深浅、地质条件复杂及施工难度大等特点。   2地质预报方法原理   2.1 雷达地质预报原理地质雷达俗称探地雷达,它的试验原理为由控制单元向地层发射一组以某一频率为中心的高频电磁波,在传播的过程中,电磁波遇到不同电磁性介质分界面时,一部分电磁波能量会转换成反射波返回地面,另一部分能量则透过界面继续向前传播,再次遇到界面时,又一部分电磁波产生反射返回地面。在电磁波传播的过程当中,当遇到不同的岩层或岩层的节理发育程度不同时,电磁波的反射系数、衰减系数以及反射波频率是不一样的。雷达天线接收器接收到反射波,并输送到控制单元,将信号进行显示,对电磁反射波所带信息进行分析,就可获得被探地层的层厚、岩层完整性以及岩层含水情况。   2.2 TsP地震反射波法预报原理TSP超前地质预报系统(TSP即Turmel Seismic Prediction ahead的英文缩写)属于地球物理探查工具的一种。它是通过人工制造一系列有规则排列的轻微震源,形成一个地震源断面,这些由震源发出的沿隧道前方及周边区域传播的地震波遭遇不良地质体(如地层层面、节理面,特别是断层破碎带界面和溶洞、暗河等)后被反射返回,并被计算机监控下的三维地震波接收器采集。这些回波信号的传播速度、延迟时间、波形、强度和方向是与相应不良地质体的性质和分布状况紧密相关的。如果在一定间隔与距离内连续多次采集回波信号,就可得到隧道前方岩层的有关物理参数;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结合相关地质资料可以较准确地预知前方及周围地质变化状况。   3成果及实例分析   笔者参与了石桥头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工作,主要采取了以TSP203系统长距离预报为主,同时与探地雷达相结合的方案。其中对于围岩较好的区域采用TSP法就可以得到很好的预报效果,对于某些围岩较差的地段,根据TSP法的预测结果,再用地质雷达加以确认,这种长短预报方法的有效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施工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探测目的。下面通过在石桥头隧道DK3+321~DK3+421区段的一次预报结果加以说明。   3.1 根据勘察设计资料,石桥头隧道DK3+340~DK3+360为一条推测断层,为了探明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首先采用了TSP203系统进行长距离预报,原始数据如图1、2、3。   其探测结果如图4所示,TSP速度主要是通过r-p及等时距曲线计算获得。根据探测结果可以推断出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如表l所示。   从推断结果看,前方的地质情况比较复杂,DK3+353处就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弱反射(推断为破碎带)。为了确保有效指导施工,当施工至DK3+327时,采用探地雷达做了进一步的探测,其结果如图5所示(经过去噪处理)。   从图5中可以看出距离掌子面差不多26m(DK3+353)处,有一明显反射界面,与TSP203的探测结果相当吻合,故确定为破碎带。随后的开挖结果证明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图6)。   3.2 根据勘察设计资料,石桥头隧道DK3+130~DK3十150段为一条推测断层带,围岩为粉砂岩与石英砂岩互层,节理裂隙发育,地下水不发育;而在DK3+130处进行的地质雷达测试结果表明:掌子面前方0m~19m范围内反射波较弱,波幅及相位较稳定,说明本段围岩与掌子面相似,以弱风化粉砂岩为主;掌子面前方19m~3Im范围内强反射界面较多,说明本段围岩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破碎,呈块碎状镶嵌结构~碎裂结构,特别是掌子面前方28m~31m(DK3+158~DK3+161)处有一较明显反射界面,预计为该破碎带,围岩稳定性较差。随后的开挖结果证明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   4指导施工完善设计   目前,地质雷达与TSP两种方法都是根据仪器所测反射波形凭经验推断掌子面前方的地质情况,本身有局限性,比如对于同一种试验采集波形有多种不同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