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6世纪中至17世纪初我国蔗糖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pdf

16世纪中至17世纪初我国蔗糖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世纪中至17世纪初我国蔗糖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16世纪中至 17世纪初我国蔗糖业 生产技术的发展及其影响 周正庆 (暨南大学 历史系, 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16 世纪中期至 17世纪初, 我国制糖技术和甘蔗种植技术取得了较大的突破, 明嘉靖年间白糖的发 明,以及当时人对甘蔗种植技术的总结,均代表了封建社会蔗糖业生产力水平, 这种突破性成果给封建社会的经济 发展与民众的社会生活带来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蔗糖业;制糖技术 ;甘蔗种植 =中图分类号S- 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4459( 2005) 01- 0045- 08 Sugar Industry Manufacture Technique Development and Its Effect in China from the Middle of 16th to Early 17th ZHOUZheng- qing ( Department of H istory , Jinan Universi ty , Guangz hou 510632) Abstract: From the middle of 16th century to the beg inning of 17th century, the sugarrefining and sugarcane technique had a breakthrough. It represented the sugar production level in the feudal society, and had mult i- dimensional impacts on social economy and people. Key words: sugar industry; sugar ref ining; sugarcame technique 关于 16世纪中期至 17世纪初的我国的蔗糖生产,史学界的前辈早已予以关注,取得的成果也较 为丰富,在制糖业方面,季羡林先生[ 1]、于介先生[ 2]对 16世纪中期白糖的发明较为关注均作了专文 的探讨。此外, 赵匡华、周嘉华先生对 16世纪中、17世纪初, 白糖的制作作了技术性的考证; [ 3] ( P610) 在甘蔗种植技术方面,农史学家也作了简要的总结 [ 4- 5] 。 若就地区而言, 学者们主要对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蔗糖业进行了较多的关注,冼剑民、谭棣华在5明 清时期广东的制糖业6[ 6]、陈学文在5论明清时期粤闽台的蔗糖业6[ 7]、杨国儒在5浅述明朝、清前期广 东的甘蔗种植业和制糖业6[ 8]中, 均对广东与福建的蔗糖生产作了区域性的探讨,其中又以对广东制 糖业中的生产关系探讨为重点。 笔者以社会史研究的方法对我国蔗糖业的发展作了长时段的研究,认为我国糖业生产的发展如 果仅从技术的角度去划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45) * [收稿日期] 2004- 02-10 [作者简介]周正庆( 1964- ) ,男,博士,暨南大学历史系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史和广东社会经济史。 中国农史 ( Agricultural H istory of China) 200511 第一个阶段是 16世纪中期以前,这个时期是我国蔗糖业生产的基础性阶段,蔗糖制作技术与甘 蔗种植技术的发展呈渐进性发展, 经历了粗糖期、沙糖期、糖霜期三个阶段[ 9]。 第二个阶段就是 16世纪中期至 17世纪初,即明嘉靖年间至清初顺治初年,约 150年左右。这个 时期内,嘉靖年间,白糖的发明是我国糖业发展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崇祯年间成书的5天工开物6, 以及这个时期屈大均等人的著作, 均对当时期我国的甘蔗种植技术作了介绍,这些著作对我国封建社 会时期对甘蔗种植技术作了一次系统的总结,展示了我国蔗糖业,在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方面取得的 较大突破。近代以来,特别是 1898年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外国的近代工业化进程对中国造成了极大 的刺激,国内掀起了兴办民族工业的热潮,办厂之风在全国迅速展开,中国大陆内,部分商人也在尝试 兴办糖厂,如光绪十二年( 1887) , 福建商人在福州兴办制糖厂; [ 10] ( P98) 1910年,南洋华侨郭祯祥于福 建漳州设立华祥制糖公司,资本四十余万元, 以新法制糖。[ 11] ( P1005- 1006)但是,这些民族资本家所举办 的糖厂规模小, 生存的时间也极短,并没有形成扭转历史的标志性开端, 所以从 16世纪中期至 1934 年,我国的糖业制作技术与甘蔗种植技术基本没有突破封建社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 第三阶段是 1934年以后的近现代化糖业生产阶段。1934年中国大陆第一家现代化糖厂广东市 头糖厂建立,这标志着糖业生产由传统的作坊生产,向近现

文档评论(0)

l2153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