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扫描核探针技术及其地学应用进展.pdf
扫描核探针技术及其地学应用进展
王晓红, 王毅民
(国家地质实验测试中心,北京
100037
)
摘 要:扫描核探针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微区原位无损痕量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地学与环境、生物
与医学、微电子、材料与冶金科学以及艺术与考古学等研究领域。文中简介该技术在仪器装置、分析
技术到地学应用方面的新进展,并将之与其他微区分析技术的性能特点进行了对比,最后讨论了该技
术的未来发展和更广泛的地学应用问题。
关键词:扫描核探针;微区分析;地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P57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2321
(
2003
)
02 0395 08
收稿日期:
2002 10 31
;修订日期:
2002 12 31
基金项目:“十五”国家专项课题“中国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
(
DY105 01 04 05
)
作者简介:王晓红(
1969
— ),女,副研究员,分析化学专业,主要研
究方向:微区痕量分析及元素微区分布特征和现代海洋地球化学
探测与分析新技术研究。
E-maii
:
wxh0408@ sina. com
“
Geoanaiysis 2000
”国际会议表明,微区原位分析
已成为地质分析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1]。自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以电子探针(
EMPA
)为主的电子
微束技术(包括扫描电镜
SEM
,透射电镜
TEM
和分析
电镜
AEM
)开辟了微区原位分析及元素分布分析的
新领域。但由于电子散射造成的高背景使电子微束
技术 难 以 测 定 微 区 中 的 痕 量 元 素。扫 描 核 探 针
(
SNM
)技术的发展,成功地实现了主、次和痕量元素
的微区定量分析以及更为直观的元素微区分布特征
研究。
1990
年我国的扫描核探针投入运行,为我国科
学工作者利用
SNM
技术进行多学科应用研究提供了
基本设施。
1994
年第四届国际核探针会议在上海召
开进一步推动了我国
SNM
技术与应用的发展[2]。地
学(包括环境)、材料科学和生物医学是
SNM
最重要
的应用领域。本文将以地学应用为主,评介
SNM
技
术及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
1
扫描核探针装置及分析技术进展
扫描核探针技术经历了
30
多年的发展历程,到
目前为止,已发展成一种高分辨率、多功能以及应用
广泛的现代微区痕量分析手段。从近几届国际核探
针技术与应用会议可以看出,新亮相的核探针装置在
束斑、外束设备、样品室、高能重离子微束装置(单离
子激发)、数据获取系统和实时及现场分析装置等性
能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原有装置在上述性能方面也有
较大改善。
! .!
新时代的核探针装置
在第七届国际核探针技术与应用会议(法国波尔
多,
2000
年
9
月)上又有几台各有特色的新核探针装
置亮相。印度
Bhubaneswar
物理所[3]的离子探针装
置,样品室装有
3
个探测器:
Si
(
Li
)探测器用于探测
X
射线;表面界面探测器用于探测背散射离子;镀铝的
塑料闪烁探测器用于探测二次电子。尽管目前该装
置的空间分辨率只有约
3
!
m
,但其目标是达到
0 . 5
!
m
。而且该装置还要增加新的应用,如
STIM
(
Scan-
ning Transmission Ion Microscopy
)、
IBICC
(
Ion Beam-In-
duced Charge Coiiection
)和
IBIL
(
Ion Beam-Induced Lumi-
nescence
)等,使其具有多种功能。美国
North Texas
大
学[4]建立了高能重离子(
2 .0 MeV
质子、
4 .0 MeV
碳离
子和
9 .0 MeV
粒子)核探针装置用于
IBICC
、
IBIL
和
SEU
(
Singie Event Upset
)分析。现仍在设计新的样品
室,一方面以满足不同实验的需求,另一方面以获得
亚微米级束斑。另外,还要增加反散射狭缝和更换新
的对低电流更灵敏的法拉第杯。波兰
Cracow
核物理
所[5]新建的核探针装置,采用最佳的离子光学部件,
短距离的微束形成系统(磁四极距透镜总长
2 . 3 m
,
工作距离
15 cm
),加速器可提供质子束、
He
+ 束和
H
+
2
束,还可在高电流模式下工作。乌克兰
Sumy
应用物
理所[6]建立了著名的超短距离扫描核探针装置,其探
593
第
10
卷第
2
期
2003
年
4
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
Beijing
)
Voi .10 No.2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