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最牛钉子户” 第15次还是没考上(组图)
梁实接受本报记者专访。“高考(微博)最牛钉子户” 梁实 总成绩352分距理科三本录取分数线还差64分 虽已44岁仍信自己考得上 “我纯粹就是梦想,与找工作、改变命运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不管大学变成什么样子,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没变。” 11983年第1次高考:预选未通过,复读 21984年第2次高考:预选未通过,复读 31985年第3次高考:预选未通过,去读技校 41986年第4次高考:预选未通过,去打工,自己复习 51987年第5次高考:考了400多分,回校复读 61988年第6次高考:400多分,去打工 71989年第7次高考:400多分,继续打工 81990年第8次高考:预选取消。400多分,继续打工 91991年第9次高考:单位开特许证明,考了400多分 101992年第10次高考:参加成人高考,后放弃 112002年第11次高考:考了370多分 122003年第12次高考:临时生病没上考场 132006年第13次高考:考了380多分 142010年第14次高考:考了330多分 152011年第15次高考:考了352分 44岁的成都人梁实因为15次高考的经历在这个夏天“一炮走红”,梁实说,这个名出得很丑,很心酸。对于“高考最牛钉子户”、“中国第一铁脑壳”、“现代范进”等一堆称号,梁实并不在乎。 或许看过梁实的故事,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而未上过大学的人会看到自己曾经的影子和梦想。 泡茶馆的大龄考生 昨日下午,电话那头传来了梁实第15次高考的成绩:352分,距理科三本录取分数线还差64分。“惨不忍睹啊”,依然是爽朗的笑声,这一结果早在他的预料之中,“比较郁闷,但过几天就会忘了”,至于明年是否会参加他的第16次高考,梁实说,现在很矛盾,“有时想想干脆打麻将算了,有时又觉得不甘心”,“有点纠结”。 梁实说,他不是一个偏执狂想的人,而是一个普通又现实的人,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都会有这种梦想,只不过,他坚持了这个梦想。梁实车的后排座位上总是堆放着杂乱的复习参考资料,有的翻得已经比较破旧。 梁实说,高考让他出了名,周围的人都认得他,也没什么不好意思,还是照样天天去茶馆摆龙门阵(方言,吹水的意思)。 梁实复习的方式也很具有成都特色,他不喜欢呆在家里看书复习,“连续三天关在屋里自己都要逼疯”,他必须要到茶馆里,一边喝茶,一边看,即使茶馆里再吵,他也喜欢在茶馆里看书,有空就来,“要生活,也要考试”。 前十次为改变命运 1967年出生的梁实第一次参加高考是1983年,因为小学只读了5年,高中读了2年,他16岁就参加了高考。当时与现在不同,在正式的高考之前,还有预选考试。他当时读的是理科,要考七门课:语数外,物化生,还有政治。梁实的第一次高考倒在了预选关,回家后“郁闷了个把月,然后就耍去了。” 此后连续两年,梁实始终没有迈过第一道门槛,当第三次预选未通过时,18岁的梁实开始感觉“有点悲哀”。1986年,本来已经去技校读了快一年,他感觉做技术工人不是他想要的目标,又跑回学校参加考试,结果依然未能通过预选。 这次之后,他告别了学校,但打了半年工,他又跑回学校复读,在连续五次努力后,他终于在1987年通过了预选,第一次真正意义上参加了高考。那次他考了400多分,“只差10多分就可上大专了。” 1988~1989年,在一边打工一边自己复习的状态下,梁实又连续尝试了两次,但还是只考了400多分。“当时没工作,一心想通过考大学来改变命运。” 在抱定“肯定考得上”的想法下,梁实接着又进行了第八次、第九次尝试。“怕吃苦,具体行动时偷奸耍滑”,梁实很清楚自己的问题所在,又无法改变自己,加上从1992年开始,高考报名受到年龄婚姻限制,已经25岁的梁实前十次高考暂时画上了句号。 十年后再考为圆梦 放下高考,梁实的全部精力开始投入到“找钱”中,1993年,梁实所在的单位倒闭,他成了下岗工人。这时,上大学已不再是唯一的出路,梁实干过个体户、卖过服装、做过销售。“那页翻过去就翻过去了”,喝茶时也很少跟别人提起高考的经历。 2001年的一天,高考已经放开年龄和婚姻限制,在跟一位老师聊到高考时,梁实放言,“现在的高考不难,这么多年没摸书,也觉得不难。”老师认为他在吹牛,跟他打赌:“如果你现在去参加高考,顶多考100多分。”梁实不服气,他决定再次报名参加高考。 2002年7月,已经35岁的梁实事隔十年后再次走进考场,这是他的第11次高考。他的目标不光是尝试一下,而是要考上。 成绩出来后,梁实考了370多分,他意识到光吹是不行的,做题时明显感觉速度很慢,离结束只有十几分钟才开始写作文。 如果说从1983年到1992年这十年参加高考是为了生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