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膳之源流远古时期.ppt
藥膳之源流 遠古時期: 萌芽時期:夏至春秋 奠基時期:戰國至漢朝 形成時期:晉朝至唐朝 全面發展時期:宋期至清朝 遠古時期 民以食為天 人為生存與繁衍→覓食過程→飢不擇食→認識動、植物→有些既可飽腹充飢又能治療疾病,有些具有毒性→累積飲食健身、治病經驗→開闢了藥膳的先河 發現火→可「炮生為熟」、「以化腥臊」→早期的食物烹調和藥物炮製也隨之產生 《禮紀含文嘉》中:「燧人氏鑽木取火,炮生為熟,令人無腹疾,有異於禽獸。」→提高對疾病抵抗力 陶器的出現和使用→為藥物炮製和食物烹調提供了條件,使熟食的方式又提高了一步 萌芽時期(一) 這一時期發現適當飲食對身體健康防治疾病的意義 酒的認識和利用→對醫藥和藥膳飲料之發展起一定的作用 商之前新石器時代晚期的龍山文化遺走中已發現陶製酒器 商朝甲骨文→禾麥黍稷稻等多種糧食作物 └→已能大量釀酒 酒具明顯醫療作用→能「通血脈」、「行藥勢」 可做溶劑及飲料→溶出食物及藥物之有效成分 製造藥酒 萌芽時期(二) 傳說中的伊尹創製湯液,使藥物逐漸由「咀」的方法過渡到煮食或去渣喝湯。 伊尹→商湯之?師(管理烹調之職)→後為宰相 《呂氏春秋.本味篇》所載的商湯和伊尹的對話中有「陽樸之薑,招搖之桂」→薑、桂既是食物和調味品,也供藥用(辛溫解表) 周朝(AC1128年) 食醫→皇帝之食物→ 周禮天官 疾醫→萬民之疾病 (醫藥政令) 傷醫→外科之醫學 獸醫→百獸之病 這充份說明,我國很早就有飲食營養法研究,且形成了制度 萌芽時期(三) 詩經:為我國最古之一部民間歌謠,由其歌詠裡,可看出最早採集的史料。 如〞贈之以芍藥〞,此芍藥即今芍藥 如〞集于苞杞〞,此杞即今枸杞 詩經中固然未有確認為採藥行為,但其所採之物類,即是藥用植物,於今尚應用之藥物約50多種。 山海經:約在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220年) 共記載有480多種物類;屬動物類約270多種,植物類約150多種,礦物類約64種。 其中可治病者,動物:魚27種、鳥19種、獸17種。植物:草29種、木23種。礦物:石2種、土1種、水2種 其所取藥物,所治疾病,多不適現代醫用 奠基時期:戰國至漢朝(一) 《黃帝內經》 戰國時期的醫學專著→中國醫學理論基礎(赤問篇及靈樞篇 提出了系統的食療學理論→對中國食養、食療及藥膳實踐產生深遠響 不論在何種情況下,注意用飲食調治疾病,即便是藉助藥物治療時,也不能忘記飲食營養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這就是這一時期所提出的食療原則 《靈樞.五味》首先提出飲食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意義 穀始入於胃,其精微者,先出於胃之兩焦,以溉五髒,別出兩行營衛之道 人受氣於穀,穀入於胃,以傳與肺,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奠基時期:戰國至漢朝(二) 《靈樞.營衛生會》說明飲食對人體正常生理及健康的關鍵作用 《素問.五常正大論》曾指出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無毒治病,十去其九。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毒”,是指藥物的藥理作用的劇烈程度而言 即峻烈的藥物治病,十分病證,減去其六分、七分、八分病情,不可再用。即便是無毒之品,也要適可而止,不可過分,以免身體受損,其餘邪可用飲食的方法來調理使之痊癒 奠基時期:戰國至漢朝(三) 《素問.臟氣法時論》所指出在論述膳食治療之後膳食配製原則 應該是「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一個完全的膳食,必須以穀類(包括豆類)為主食,畜類為副食,還需用蔬菜來充實,同時以果品來輔助,這就是現代營養學完全膳食的先驅 奠基時期:戰國至漢朝(四) 《內經》認為食物也有四氣五味。根據疾病的不同性質,採用不同性質的食物;有針對性地進行調養治療。 四性:寒、熱、溫、涼,五味:酸、苦、甘、辛、鹼 《素問.至真要大論》「寒者熱之,熱者寒之」 食物也被分成陰陽兩大類:「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湧泄為陰,鹼味湧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 按治病的要求,應選擇不同性味的食物 神農本草經 上藥120種為君,主養命,以應天,無毒,多服久服不傷人,欲輕身益氣,不老延年者,本上經。為養命之不老延年神仙藥,即現代之保健藥。如大棗、人參、枸杞、五味子、地黃、薏苡仁、茯苓、沙參 中藥120種為臣,主養性,以應人,無毒有毒酙酌其宜,欲遏病補虛羸者,本中經。為養性之補益強壯藥,具保健及治病。如生薑、葱白、當歸、貝母、杏仁、烏梅、鹿茸 下藥125種為佐使,主治病,以應地,多毒不可久服,欲除寒熱邪氣破積聚愈疾者,本下經。為治病藥。如附子 奠基時期:戰國至漢朝(五) 食物禁忌也是這一時期提出的重大食療原則之一 《靈樞.五味》指出「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並認為「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鹼走血,多食之令人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