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VIP

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doc

初中历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摘 要】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深入研究历史对象,引导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质疑、思考,发现和提出新问题,不断增强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意识。   【关键词】问题;意识;培养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学会提问,大胆发问。要意识到:能够提出问题,是善于思考的表现,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提高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提高理解历史能力的基础。   初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儿童时期有较大的发展,但形象思维仍在起重要作用。所以在讲课过程中多采用画面、史料、图片等直观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初中阶段的历史学科教学,首先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增强对历史的亲切感,然后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人物,探索因果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历史教学中能够起到比较明显的效果。创设问题情境就是运用各种手段创设历史情景,调动学生心理的积极因素,激发其情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历史课堂质量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要精心设置问题情境,启发学生积极的思考。“向学生呈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能够吸引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抛砖引玉”,引发学生探究问题,刺激学生继续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包括合情合理的常规性问题,更提倡非常规性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对敢于提出的问题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鼓励,并对每一个问题都给予科学的回答或适当的解释,即使有些问题超越了教师所能解答的范围,也不要回避,可告诉学生让老师充分考虑后再解释,或者和学生一起探究。例如,我在讲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开国大典》这一内容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阅读教材,观看纪录片《开国大典》,启发学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时间、地点、会议名称、重要人物等基本要素进行“自问自答”小竞赛活动。并深层挖掘教材,鼓励学生还能提出那些新问题,如找不到答案,我们可以共同研究解决。很多同学有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这一重大问题,问题回答的很圆满。突然,有位女生大胆提出“开国大典为什么要用五十四门礼炮齐鸣二十八响?”。这时,我对她强烈的质疑能力与良好的问题意识表示充分肯定,然后,引导大家集思广益,共同探究。有些同学开口就说“礼炮二十八响”是指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好是二十八年;有些同学说“五十四”是为了纪念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有些同学说“五十四”是代表中国五十四个民族,马上有人反驳: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四”到底有什么寓意呢?同学们都陷入沉思。这时候,我才亮出答案:“礼炮二十八响”是指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刚好是二十八年,“五十四”是为了纪念1919年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同学们都恍然大悟。一个直观的问题情境创设,一个新颖的非常规性问题的推出,同学们积极热烈的讨论,整个教学过程同学们自始至终民主、和谐、平等的合作探究,增强了同学们的问题意识,又使同学们品尝到成功的合作学习的喜悦。   二、引导学生质疑、思考,不断增强学生创造性和发散性的问题意识。   教师应启发、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变换不同的视角,多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变换不同的视角,会让我们对同一个知识点产生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从哪些角度质疑、发问呢?以下几个角度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的。   1、比较。历史事件大多由时间、地点、过程、人物、起因、性质、影响等要素组成。比较不同的历史事件,可以从这些要素出发,寻找他们的异同点,加强对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例如,在中招复习中,引导学生从时间、原因、性质、重要战役等要素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异同。通过分析比较,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这两个跨度比较大的历史事件的理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熏陶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2、归纳。从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性质、影响等要素归纳类似的一些类似的历史知识,例如,从时间角度归纳,1689年,俄国彼得大帝改革,同年还发生什么大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从地点角度归纳,文艺复兴开始于意大利,欧洲本主义萌芽也开始于意大利,这是历史的巧合吗?为什么?从性质角度归纳,苏(俄)历史上有哪些改变社会性质的重大事件?(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改革,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1991年苏联解体。)   3、联想。一个成功的有价值的联想,是张开想像的翅膀,在历史的时空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