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亚楼战场之外的“另一手”.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刘亚楼战场之外的“另一手”.doc

刘亚楼战场之外的“另一手”   1946年春夏之交,刘亚楼受命于危难之际,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鉴于东北战场面临的局势,部队都是大兵团行动,游击战司令部的工作方法已不能适应作战要求,刘亚楼决定翻译出版《苏军司令部工作条例》,并结合部队实际亲自讲解。   翻译了二十来个晚上   那时,刘亚楼忙里偷闲,从俄文中翻译《红军野战参谋业务条令》。当年跟在他身边的参谋郭瑞乐说:“刘参谋长处理完一天的工作后,晚上便翻译俄文版的《红军野战参谋业务条令》。他一边阅读原文,一边口述中文,要我和总部另一位参谋叶云龙轮流记录,记完后稍加整理,作为译文初稿送他审定。花了二十来个晚上译完后,很快就出书了。发到全东北团以上各级司令部,参谋人员人手一册,作为参谋业务学习的教材。”此外,刘亚楼还翻译过《斯大林论克劳塞维茨》等著述。   刘亚楼深知以后不管打仗还是建设新政权,都要和苏联打交道。为了培养更多的俄语人才,他建议以迁东北的延安外国语学校的俄文系为班底,在东北建立一所规模更大的外国语学校。中共中央采纳了刘亚楼的建议,并指令他负责筹建。1946年11月7日,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属外国语学校在哈尔滨成立,由东总直接领导,刘亚楼兼任校长,东北局外事处处长卢竞如任副校长,一批懂俄语的干部相继来校担任领导和教学工作。学校属军事干校性质,专门培养军政翻译人员。   翻译这个行业,当时在东北老百姓心目中名声很臭。因为日伪统治时期,日本人的翻译官到处欺压百姓,老百姓苦不堪言,怒称翻译官为“翻译狗”。东总的参谋训练队,此时也在外国语学校里开办,他们中间有个别学员受到这种影响,骂外国语学校的学员是“翻译狗子”,讥笑学员在校园说俄语、诵俄文是“放洋屁”。   刘亚楼经常给参谋训练队讲课,很快就知道了这事。他严肃地批评了参谋学员,并不失幽默地指出:“你们学的教材,都是我从苏联军事书刊上译过来的,你们说‘放洋屁’,不放这‘洋屁’,你们什么也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是翻译过来的,谁能说这是‘放洋屁’?”如此一席话,让参谋学员们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学员来自五湖四海,以部队人员和解放区青年居多。刘亚楼指示要多吸收一些东北知识青年入学,并就此解释:国共两党正在争夺东北,当地群众对其产党和八路军还缺乏认识,一些知识青年处于观望状态,外国语学校吸纳他们,对争取将来的胜利关系极大。刘亚楼着重讲了外国语学校的主要任务和努力方向,亲自抓办学方针、方法和校风。就连师生的着装等小问题,他也关心上了。师生们都身穿黄色军服,胸前佩戴“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附属外国语学校”的校徽,英姿飒爽,朝气蓬勃。   一年四季都有学生毕业   1946年底,国民党军疯狂向北满进攻,战局吃紧。外国语学校随同总部迁往松江省佳木斯市后,东北局和东总根据刘亚楼的建议,任命东北大学副校长张如心兼任外国语学校政治委员,相应提高学校规格。办学条件艰苦,刘亚楼亲自出面解决。为了让学校的师资建设上台阶,刘亚楼请来李立三的夫人李莎(苏联人)来校当俄语老师,并在当地聘请了同情中国革命的苏联侨民舍列波娃、库兹尼佐夫和帕涅文等人任教。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拿出偌大气力来筹办外国语学校,虽有中央决定,但筹办人如无远大战略眼光,也很难做出成效。   刘亚楼要求外国语学校,不仅要在政治和业务上对学员严格,还要在较短时间内出人才。根据他“不要死板正规办学”的指示,学校一年四季招生,一年四季也都有学生毕业。   当时也有一种担心,学外国语言时间太短,今后管不管用?刘亚楼找来有不同意见的张天恩等教职人员谈话,在耐心指出建立外国语学校与党的战略意图紧密关联后,说:“我们现在的问题是,要在短时间内培养出大批翻译人才,满足战争和建设的需要。因此,学员只要掌握一定数量的词汇和基本语法,出去边实践边学习,工作一逼就上去了,这就叫在工作中成长。”   刘校长讲得形象生动   1947年7月,随着北满局势日趋稳定,学校迁回哈尔滨,当年底迁往市郊马家沟新址,校舍在日伪时期日本女子高等学校的红楼内。学校环境优美,红楼在层层绿树环抱之中,可谓“万绿丛中一点红”。不久,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学校又迁到市内南岗大直街一栋白楼内,后改建成高等学府(后改称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1958年经扩建更名成立黑龙江大学)。   战事紧张,学校几经搬迁,刘亚楼军政事务繁杂,却仍不忘解决学校的困难,在办校经费和设备供应上大力支持。1948年11月东野提前入关时,刘亚楼找来学校政治处主任王季愚,说:“我要进关了,给学校四辆汽车吧!”   到解放前夕,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校(简称哈外专)在校生达1500余人,中国教师五六十人,外籍教师有近百人。哈外专在学校体制、教学经验、师资队伍等方面,为新中国的教育尤其是外语教育事业积累了宝贵经验。正是在这样的基础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