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基因与基因组课件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 基因与基因组 ;第一节 基因的概念及其发展;(一)经典遗传学的基因概念;孟德尔的遗传因子;Hugo De Vries (1848~1935) 荷兰; 1909年,丹麦遗传学家约翰逊在《精密遗传学原理》一书中根据希腊语“给予生命”之义,创造“基因”(gene)一词来代替孟德尔假定的“遗传因子”。 从此基因便成为遗传因子的代名词一直沿用至今。不过此时的基因仍然是一个未经证实的、仅靠逻辑推理得出的概念。 ;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利用果蝇作了大量的研究。1926年出版《基因论》,建立了著名的基因学说。 ;;Thoman Hunt Morgan ( 1866~1945) 因发现染色体的遗传机制,创立染色体遗传理论而于1933年获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基因-遗传结构的不可分割单位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是遗传信息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从结构和功能来看,基因以线性的形式相互连接(串珠理论,the beads on a string theory)。;(二)、近代遗传学关于基因的概念;1、基因是DNA; 肺炎双球菌有两种类型: S型 菌体包有多糖类荚膜,菌落光滑(smooth),有毒性,可以使人患肺炎或使小鼠患败血症。 R型 不具荚膜,菌落粗糙(rough),无毒性,不致病。 ;;艾弗里等: 死去的S型菌并未复活,而是S型菌的DNA进入了R型菌,使其转化为新的S型致病肺炎双球菌。 艾弗里等人的实验不仅揭开了“格里菲斯之谜”,并且在世界上第一次证明基因就在DNA上。 ;; 进一步的实验: 用化学法和酶法 ↓ 去除S型死菌抽提物中的蛋白质、类脂、多糖和RNA ↓ 抽提物的剩余物质 ↓ R型→转化→S型 1944年,他们确认,“转化因子”就是DNA。 ; 针对学术界的否定意见,艾弗里于1946年用蛋白酶、RNA酶和DNA酶分别处理肺炎球菌的细胞抽提物。 结果: (1)可以破坏、消化蛋白质的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不影响转化活性; (2)分解、消化RNA(而不是消化分解DNA)的RNA酶对转化活性无影响; (3)在加入分解、消化DNA的DNA酶后,转化活性丧失。 这些实验进一步证明了D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功能。 ;1951年,赫里奥特(R·Herriott)???出一个十分富有魅力和启发性的假说: “病毒的作用可能像一个充满着转化因子的注射针。病毒本身不进入细胞,而可能是通过酶的作用在细胞外膜上钻一小孔,然后病毒头部的DNA就钻入细胞。” ;;研究噬菌体的美国微生物学家赫尔希等人受赫里奥特思路的启发设计了一个精巧的噬菌体感染实验。 赫尔希与德尔布吕克和卢里亚一起,获196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奖。 ;; ?????????????????????????????????????????????????????????????????????????????????????????????????????????????????????????????????????????????????????????????????????????????????????????????????????? ; 1952年,赫尔希(A.D.Hershey)和蔡斯(M.Chase)证明了噬菌体DNA能携带遗传信息到后代中去以后,科学界才终于接受了DNA是遗传信息载体的理论。 ;James Dewey Watson;富兰克林拍摄的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这张照片正是发现DNA结构的关键 ;2、一个基因一个酶(one gene one enzyme);Ds-Ac系统;基因的顺反子概念—基因可被分割成更小的遗传单位;1)互补试验;进一步研究证明:这是由于杏色眼基因和白眼基因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位置(座位)相同,但属于不同的位点,因而它们之间可以发生交换。 P wa+/ wa+ × +w/ Y F1 wa+/ +w wa+/ Y (配子) (配子) wa+ +w wa w ++ wa+ Y F2出现 ++/ wa+ 和++ /Y(红眼野生型);拟等位基因(pseudoallele): 表型效应类似紧密连锁的功能性等位基因,但不是结构性的等位基因,其发现证明: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