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读书分享会——黄帝内经.pptx

读书分享会——黄帝内经.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书分享会——黄帝内经

读书分享会 分享人:高静 我分享的书籍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之一。 中国养生第一书。 本书以《黄帝内经》古本为基础,集合多位专家和学者的建议,将其进行全新式图解式的解读。 中医学最早的典籍 1 生命的周期 2 养生的原则 3 五脏六腑 奇经八脉 4 四季順养 食养 5 阴阳五行与体质 6 阴阳虚实与梦境 7 神奇的针灸 8 常见病这样治 9 本 书 目 录 CONTENTS 什么是养生? 养生就是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活动,概而言之,养生就是保养生命的活动。 四时养身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基本原则 春夏养阳 春夏养生气、养长气,以适应自然界阳气渐生而旺的规律,即为养阳。 秋冬养阴 秋冬养收气、养藏气,以适应自然界阴气渐生而旺的规律,即为养阴。 春天,阳气升发,阳生阴长 天气向上、向外升发、发散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 春季养生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春季养生 饮食:1、多食甜,少食酸 2、温补阳气的食材:如山药、春笋、韭菜、菠菜、葱和蒜等 起居:晚睡早起,适应阳气之生发 衣着:春天气候转暖的同时,会出现“返春寒”,因此需要“春捂”,不要急于脱去冬装。 具体方法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 万物华识” 夏季养生 夏季养生,首先要防暑热,其次是长夏防湿。在平时的饭食起居方面要顺应“春夏养阳”的原则。 夏季养生具体方法 饮食调养 以清淡为主。 多吃瓜果,少吃肥甘厚味。 适当吃苦味之品。养心。祛暑湿。 勿暴饮暴食,少食冷饮。 夏季养生具体方法 起居调养 昼长夜短,晚睡早起,顺应夏天阳气特点 不要怕热,不要怕太阳,要出汗,彻底排出脏东西,经络畅通,才能接受新东西。才能秋收、冬藏。 滥用空调、嗜食冷饮害处多。 春夏养阳 夏季养生具体方法 情志调养 长昼酷暑,伤津耗气,人易疲乏,情易烦腻。 振作精神,勿生倦怠之心,使气宣泄,免生郁结。 注意调整情绪,勿生急躁愤怒之情,避免冲伤正气。 秋季养生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 万物之容至此平定。 秋季阳气“收”、“降” 秋风劲急,天气清明,天高气爽。 养生遵循“收”的原则。 饮食调养 秋燥伤肺 饮食上以滋阴润燥养肺为宜。还要多饮水。 酸甘生津 银耳、百合、麦冬、梨、葡萄、山药、枇杷、藕、牛奶等。 少食辛辣 少吃一些辛味的葱、生姜、蒜、韭、辣椒等食物 起居调养 秋季气候多干燥,可“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天地之气开始收敛了,因天之序,人之阳气也要收敛,不可以再外散了。 衣着调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秋天应该遵循“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特别是早秋,不要急于加厚衣,要适当的“冻一冻”,增强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 冬季养生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泻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阳气潜敛,万物闭藏,无扰乎阳 人体阳气“藏” 养生遵循“藏”的特点,忽扰乎阳。 食宜温热。如狗肉、羊肉、鹿肉、葱、姜、荔枝、桂圆、核桃、板粟等品。 少咸增苦。 多食坚果。肾果栗。 适宜进补。 “冬令进补,开春打虎” 饮食调养 起居上: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早卧养阳气,晚起固阴精。 室外阴寒太甚,以避风寒。 早起锻炼以太阳出来为宜。 起居调养 冬季养生 运动:无泻皮肤,使气亟夺 适当锻炼对身体健康有利。“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 不宜太早。室内为佳。强度不宜过大,导引、气功、保健功、太极拳等。量力而行。 强度不宜过大,以免汗多伤阳伤阴。《四季养生歌》:“伏阳在内三冬月,切忌汗多阳气泄。” 一年四季,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防风、防寒,重在养肝;夏防湿,重在养心;长夏防暑、防湿,重在养脾;秋防燥,重在养肺;冬防寒、防风,重在养肾。我们应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主动适应一年四季的物候变化规律,才能健康长寿。 小结

文档评论(0)

xxj165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4月1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