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章 精细化工反应单元工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磺化
第三节 硝化
第四节 重氮化和偶合反应
第五节 酯化反应
第六节 胺化反应
第七节 缩合反应;第一节 概述;精细化学品公认定义:
对基本化学工业生产的初级或次级化学品进行深加工而制取的具有特定功能、特定用途、小批量生产的系列产品。
国外精细化工概况
精细化率:
也称精细化工产值率,是指精细化工产值占化工总产值的百分数。;国内精细化工概况
技术开发与生产厂点布局缺乏统筹规划和强有力的管理
牺牲环境质量,换取短期利益,后患严重
信息渠道不通,市场导向不灵
远未实现基地化、系统化
技术开发缺乏后劲
加入世贸组织,既是动力,更是压力;商品化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现代科技的发展,不仅充实了理论基础,而且提供了先进的实验手段和分析技术,使商品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从而又促进了有机合成理论及分析测试水平的提高。
在此,最突出的表现是迄今已知的最毒的物质之一海葵毒素的全合成。被称为有机合成史上的里程碑。其分子中具有64个手性中心和7个骨架内双键,因而可能的异构体数是2的71次方,近乎天文数字。哈佛大学的Kishi于1989年宣布成功实现了全合成,美国化学与工程(新闻)的评论说:如果有机合成中也有珠穆朗玛峰的话,海葵毒素的合成就是珠穆朗玛峰。
;海葵毒素结构式;精细化工的特点
品种日益增多
按不同的化学结构估计,总数有3万多种,其中化学原料药3700多种,染料5400多种,表面活性剂5100多种,食品添加剂1300多种,合成香料5100多种,合成材料助剂1100多种,兽药与饲料添加剂500多种等。
;产品的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对不同产品质量要求不同,但其共性是:纯度高、性能稳定、有效期长等。由此可见,质量是第一位的,必须以质量求生存。
精细化工生产装置的特点
大多为间歇式反应釜,主要材质为不锈钢或搪玻璃。但近年来已由间歇式向连续化、自动化方面过渡。
;精细化工中的技术
(1) 相转移催化技术
当反应物分别处于不同的相时,反应速度很慢,甚至不反应,通过加入某种物质可以使反应速度加快,即称为相转移催化反应。实现相转移催化的各种非均相体系中,最常见的是液-液体系。
对于阴离子的相转移,最常见的催化剂分两类,一类是季铵盐和叔胺,如:四丁基溴化铵、三丁胺等;另一类是聚醚,如冠醚等。
;(2)立体定向合成技术
(3) 固定化酶技术
固定化酶又称为水不溶性酶,它是将水溶性的酶或含酶细胞固定在某种载体上,使酶仍具有活性,且其性质稳定,可长期使用,并使工艺大大简化,适于连续化生产。
(4)电解精细有机合成技术;(5) 现代生物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是以遗传基因重组、细胞融合、细胞大量培养、改良的发酵技术和生物反应器等为基础技术的新生物技术,对于开发精细化工新产品,改造传统化工生产工艺,节省能源,治理污染等均有重大作用。目前实现商品化生产的药品有胰岛素、干扰素和人生长激素等。
在其它高附加值的精细化工产品中,也已运用生物技术,如各种氨基酸、酶制剂、维生素、单细胞蛋白和染料等产品的新工艺。;第二节 磺化;磺化剂和主要磺化法;三氧化硫磺化
采用三氧化硫磺化的优点是不生成水,三氧化硫的
用量可接近理论量,反应快、三废少。但三氧化硫过于
活泼,磺化时易形成砜,因此常用空气或溶剂稀释,如
氯仿、二氯乙烷等。
;共沸去水磺化
在用苯和氯苯制苯磺酸的过程中,将过量6~8倍的
苯蒸气在120~180℃通入浓硫酸中,利用共沸原理由未
反应的苯蒸气将反应生成的水不断的带出,使硫酸浓度
不致下降太多,此法硫酸利用率高。
烘焙磺化
该法用于某些芳伯胺的磺化。
;氯磺酸磺化
氯磺酸也是比较重要的磺化剂,它是SO3和HCl的加成物。
RH + ClSO3H RSO2OH + HCl
RSO2OH + ClSO3H RSO2Cl + H2SO4
用等物质量的氯磺酸使芳烃磺化可得芳磺酸,用物质的量为4~5甚至更多的氯磺酸使芳烃磺化可得芳磺酰氯。
氯磺酸还能与胺反应,将磺酸基接到氮原子上,产物为
氨基磺酸。
RNH2 + ClSO3H RNHSO3H + HCl;用二氧化硫加臭氧
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