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文言虚词上课用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1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年文言虚词上课用选编

规律 1、后接名词代词作状语则为介词。 2、“与”前后名词合作同一成分则为连词。 3、问句末为语气词。 4、作谓语则为动词。 下列加点的“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 A.去时里正与裹头。 B.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C.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四海之大,有几人与 E.微斯人,予谁与归 F.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DF(A替 B连词,和 C动词,亲附,结交D语气助词,表疑问 E介词,和,跟 F语气助词,表疑问) 判断“与”在文中的意义。 朝过夕改,君子1与之,吾亦赞同。今将他人2与之璧上交,足见其悔过之意,何其坚3与!其4与吾等之约,当亦守之。以吾等之力,寇尚难5与也,应使众6与其事,7与慷慨之君子,离奸佞之小人,事乃成。且其雄才伟略,天下无双,若其助寇而不我8与,如之奈何?若弃之,此城能为我有9与? 1、 动词,可译为赞许 2、 动词,可译为给予 3、 句末语气助词,表感叹 4、 介词,可译为和 5、 动词,可译为对付 6、 动词,可译为参与 7、 动词,可译为结交 8、 动词,可译为帮助 9、 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201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虚词) 第八课时 “则、者、之”三个文言虚词 1.作连词 ①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 ②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 ①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 ②并力向西,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③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⑴表承接。用于复句中表前后两项在时间上先后相承或情理上紧密联系。译为“就”“于是”等。 ⑵表假设。引出假设情况时译为“假使”“如果”;引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时译为“那么、那就、就”等。 十六、则  ★★★★★ ①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②入则孝,出则弟(悌)。(《论语·学而》) ③小则获邑,大则得城。(《六国论》) ⑶表示两相对照(并列)的关系,常以“则…则…”格式出现,可译为“就”,或不译。 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 ②手裁举,则又超忽而跃(《促织》) ③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诗经》) ④巧则巧矣,未尽善也。(《马钧传》) ⑷表示转折关系。用于后一分句,译为“可是”“反而”“却”;用于前一分句表示姑且承认一件事时,译为“虽然”“倒是”。 2.作副词 ①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②非死则徙尔(《捕蛇者说》) ③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   用在句中起强调或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便是”、“原来是”。 索引 规律 1、后接动词或句子则为连词,表承接、假设、转折、并列等 2、判断句则为判断副词 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 ) A.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AE(A就,承接连词 B乃,是就是 C连词,用在对比句中 ,表并列D转折连词 E就,承接连词) 判断“则”在文中的意义。 “此1则岳阳楼之大观也”,道出岳阳楼之美,美2则美矣,然岳阳楼之闻名,非徒借此也;若如此,3则天下如岳阳楼者多矣,何独显其名?只因范希文应邀作赋,文播寰宇,于是岳阳楼4则天下名扬。 当世之风,位卑5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范氏6则不然,高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调。友人被贬,未别离去,众人避之惟恐不及;及其得知,赶至河边,7则友人已在舟中矣,足见其性情之笃。 1、 “就是”,“是”2、 连词,表让步关系,可译为“倒是” 3、 连词,假设,可译为“那么”“那就”“就”4、 连词,表承接,可译为“就”“便” 5、 连词,并列。6、 连词,转折,可译为却 7、 连词,表承接,译为“原来是”“原来已经” (一)助词。 1.指人、物、事、时、地等。“……的”,“……的(人、东西、事情)”。 ①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触龙说赵太后》) 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用在数词后面,译为“……个方面”“……样东西”“……件事情”。 ①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赤壁之战》) ②或异于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3.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 ①言之,貌若甚戚者(《捕蛇者说》) ②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黔之驴》) (二)语气词 返回 十七、者 ★★★☆(刚考) 文言常用虚词 4.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 ①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赤壁之战》) 5.放在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