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沉降菌监测规程
一、目的
建立沉降菌监测方法,规范沉降菌监测操作。
二、范围
适用于西厂区车间洁净室、无菌检查室、阳性室、洗衣房、取样间、微生物室的沉降菌监测。
三、职责
检验中心人员负责车间洁净室、洗衣房、取样间的采样工作;负责各部分所需的材料准备、培养、菌落计数,以及无菌检查室、阳性室、微生物室监测的采样内容的执行。
质量中心负责人负责本规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四、内容:
1.仪器与用具
1.1 培养皿(φ90mm)
1.2 恒温培养箱
1.3 高压蒸汽灭菌锅
2.监测程序
2.1 将已准备好的合格的空白培养皿放入物料缓冲间。
2.2 检测人员按人员进入洁净区的要求穿好洁净服,戴好口罩进入洁净室。
2.3 按此《沉降菌监测规程(西厂区)》对环境进行监测。
3.测试规则
3.1测试条件
3.1.1温度和相对湿度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生产工艺等要求相适应(温度控制在18~26℃,相对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
3.1.2压差
沉降菌测试前,洁净区与非洁净区之间、不同级别洁净室(区)之间的压差应当不低于10帕斯卡,空气洁净度级别要求高的洁净室(区)对相邻的空气洁净级别低的洁净室(区)一般要求相对正压。
3.1.3换气次数、空气流速
洁 净 级 别换 气 次 数(风 速)A级0.36-0.54m/sC 级≥25次/hD级≥15次/h3.2测试状态
静态测试: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动态测试:洁净室(区)已处于正常生产状态下进行的测试。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中注明测试状态。(在正常的生产操作监测外,可在系统验证、清洁或消毒等操作完成后增加微生物监测。)
3.3测试时间
3.3.1对单向流,如C级背景下的局部A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3.3.2 对非单向流,如C级、D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不少于30min后开始。
3.4测试方法
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3.4.1采样方法
静态: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4项的要求及采样点平面图逐个放置,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0.5h后,再将培养皿盖盖上。
动态:将已制备好的培养皿按4项的要求及采样点平面图逐个放置,然后从里到外逐个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在空气中4h后,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动态取样应当避免对洁净区造成不良影响。
3.4.2培养
3.4.2.1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30℃~35℃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72h。
3.4.2.2用于检测的培养皿应经过预培养合格后使用,为避免运输过程造成影响,在每次取样时,取3个培养皿与其他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同时培养,结果应无菌生长。
3.4.3菌落计数
3.4.3.1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是否有遗漏。
3.4.3.2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计数。
3.5 测试人员要求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采样点数目及布置
4.1采样次数
每个采样点一般取样一次。
4.2最少采样点数目参照表:
面 积(m2)洁 净 度 级 别A级C级D级<102~322≥10~<20422≥20~<40822≥40~<1001642≥100~<20040103≥200~<400802064001604013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面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的面积。
4.3洁净区灌装间、配制间的沉降菌取样点监测位置根据《沉降菌取样风险评估报告》确定。不能确定的点根据GB/T 16294-2010和2010版GMP附录要求均匀分布沉降菌的取样监控点,具体分布规则如下:
注: 为采样点
4.4工作区采样点的位置离地0.8~1.5m左右(略高于工作面)。
可在关键设备或关键工作活动范围处增加采样点。
4.5 最少培养皿数
满足最少测点数的同时,还宜满足最少培养皿数。
洁净度级别所需培养皿数(φ90mm)
(静态以沉降0.5h计,动态以沉降4h计。)A级14C级2D级25.监测频率
表1:
监测
频次一车间二车间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叠前时间偏移探究.ppt
- H.265技术介绍探究.pdf
- 采煤工复习预案.doc
- 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类型及对勘探_省略_导意义_以塔里木盆地岩溶储层为例_赵文智探究.pdf
- [北京]博物馆大跨度楼板模板施工方案(计算书)探究.docx
- 2化工仪表维修工题库(第二版)探究.doc
- 个案工作——任务中心模式探究.ppt
- 采暖方式经济技术(办公楼电锅炉)预案.doc
- 唐_宋公夫人张氏墓志铭_考释_赵水静探究.pdf
- hansi产品介绍探究.pdf
- 2025至2030中国婴儿拉式蚊帐行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与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半导体陶瓷靶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果汁行业供需趋势及投资风险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双节距滚子链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全球及中国电子电气中的cPDM行业项目调研及市场前景预测评估报告.docx
- 2025至2030工业风幕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5G技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钛合金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中国冶金工程施工总承包行业运营态势与投资前景调查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0铁路IT支出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