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流区Shields曲线分布规律试验_洪安宇探究.pdfVIP

层流区Shields曲线分布规律试验_洪安宇探究.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26 卷 第 6 期 2015 年 11 月 水 科 学 进 展 ADVANCES IN WATER SCIENCE Vol. 26,No. 6 Nov. ,2015 DOI: 10. 14042 / j. cnki. 32. 1309. 2015. 06. 010 层流区 Shields 曲线分布规律试验 洪安宇1,2,王正中1,赵延风1 ( 1.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 2. Department of Physics,Clark University,Worcester,Massachusetts 01610,USA) 摘要: 为探明层流条件下 Shields 曲线的分布规律,运用电荷耦合组件( Charge Coupled Device,CCD) 成像技术结合 激光扫描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在水和甘油混合液中对无黏性均匀玻璃颗粒的起动拖曳力进行测量,并根据层 流绕流理论建立了无黏性均匀颗粒的滚动起动模型,提出层流条件下无黏性均匀颗粒的量纲一起动拖曳力公式。 试验观测发现在层流范围内希尔兹数呈规则的带状分布,流体作用引起颗粒床表面粗化并导致床面颗粒突起减小, 使颗粒起动拖曳力增大 1 倍以上。结果表明颗粒床表面结构性状直接影响着颗粒起动拖曳力的大小,在层流区 Shields 曲线具有带状分布特性。 关键词: Shields 曲线; 层流; CCD 成像技术; 无黏性均匀颗粒; 颗粒床表面结构 中图分类号: TV1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6791( 2015) 06-837-09 收稿日期: 2015-04-29; 网络出版时间: 2015-11-19 网络出版地址: http: / /www. cnki. net /kcms /detail /32. 1309. P. 1058. 024. html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资助项目( 2012BAD10B02) 作者简介: 洪安宇( 1988—) ,女,江西新干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工程安全与灾害防控理论及技术研究。 E-mail: hong. anyu@ gmail. com 通信作者: 王正中,E-mail: wangzz0910@ 163. com 颗粒在流体中的运动广泛存在于自然现象及工业生产中,如河道的泥沙冲淤、管道及搅拌罐中的泥浆运 动,地层断裂带中的特殊颗粒流动及浊流等。颗粒起动作为颗粒运动的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国内 外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试验观测及理论研究[1-5]。由于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明确,Shields 曲线至今仍被广 泛应用于无黏性均匀颗粒的起动,但其在颗粒雷诺数小于 2 的层流区实测数据有限,分布规律仍不明确,补 充 Shields 曲线层流区数据,有利于进一步加深对颗粒起动的认识。 在颗粒雷诺数小于 2 的层流区内,Shields 根据试验数据外推认为希尔兹数和颗粒雷诺数成 45°直线[1],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该区域内仅有两个数据点可供参考。后继学者对细砂的试验研究表明 Shields 的推论和事 实不符[3]。综合考虑 Grass[6]、White[7]及 Vanoni[8]的试验数据,Mantz[9]提出在层流区希尔兹数和颗粒雷诺 数的 0. 3 次方成反比,但数据分布规律仍不明确且离散度很高; Yalin 和 Karahan[10]对层流条件下细砂在水 和甘油中的起动试验表明 Mantz[9]的关系式不全面。Buffington 和 Montgomery[11]在对这些试验总结时提出试 验中流体状态不明确、颗粒床填充率未知、起动标准不统一及人工观测误差等是造成观测结果离散度高的主 要原因。但近期西方学者在严格的试验室环境中对无黏性均匀球形颗粒在层流区的起动研究表明: 当颗粒雷 诺数小于 2 时希尔兹数为定值 0. 12 ± 0. 03[12-14]。其中,代表性的有 Charru 等[13]在硅油中对均匀球形树脂颗 粒运动形态的观测,指出在持续的剪切作用下颗粒起动拖曳力增大,并首次提出均匀颗粒床的床面粗化概 念,给出饱和希尔兹数为 0. 12; 然而,Lobkovsky 等[15]在相似试验中希尔兹数为 0. 3,和其他在层流区进行 的类似试验相比要高出许多。由此可知,即便是在试验条件精确的情况下,观测结果依然差别很大。同时, 现有理论也缺乏对层流区 Shields 曲线分布规律的研究。常见的颗粒起动模型主要是针对紊流条件下颗粒起 动的滑动模型及滚动模型[16-17],多数模型采用了不同程度的简化及假设,如颗粒形状为理想球体、颗粒完 全暴露于流体当中、颗粒接触角为定值、忽略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