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莱塞《嘉莉妹妹》中的城市阶级与个体.docVIP

德莱塞《嘉莉妹妹》中的城市阶级与个体.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德莱塞《嘉莉妹妹》中的城市阶级与个体

德莱塞《嘉莉妹妹》中的城市、阶级与个体 摘要:美国现代小说先驱西奥多?德莱塞的《嘉莉妹妹》揭示了20世纪初美国城市的冷漠无情与残酷的阶级本性必然导致个体的精神危机与伦理失衡。在城市物质空间中,小说呈现的工厂街道、酒店餐厅、商场剧院、公寓会所等城市意象,不仅是人物活动的空间场所,更是人物生活遭际、社会地位的象征,反映了当时美国社会鲜明的阶级分层与贫富差距;人物的精神空间也随之失衡与异化,上层社会对下层社会充满排斥、轻视与鄙夷,下层社会则对上层社会表现出向往、敬畏与嫉妒交织的情感,体现出阶级之间难以跨越的鸿沟。城市空间对个体影响巨大,单纯质朴的打工妹嘉莉为物欲驱使而道德沦丧,异化成看似风光, 实则灵魂迷失的“空心人”;推销员杜洛埃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精明狡猾,爱慕虚荣。赫斯渥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是美国生活方式的产物。美国城市工业化的飞速发展使个体在城市生活中迷失自我:个体的欲望无限膨胀,无休止地追求金钱、社会地位、爱情与性来满足自我,而传统的社会道德、家庭伦理和两性伦理却逐渐丧失。在《嘉莉妹妹》中,城市成为黑暗与不公、诱惑与堕落的象征,小说揭示了美国社会伦理道德的伪善性,阶级之间的对立、相差悬殊的物质差别最终导致了个人沦为阶级社会牺牲品的必然性。 关键词:德莱塞,《嘉莉妹妹》,城市,阶级,个体 一、引言 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 Dreiser,1871-1945)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杰出的作家,敏锐捕捉到城市化这一现代性最重要的符号表征以文献记录般的逼真笔法凸现了工业化后的美国现实生活的残酷性(1900)开辟了美国城市小说的新纪元。当时的美国社会是一个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的转型社会, 传统的农业社会在城市文明的召唤下迅速解体, 充满梦想与希望的大批的人们抱着改变命运的幻想涌入像芝加哥和纽约这样的大城市, 城市文明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社会价值观、道德以及生活。批评家格尔凡特随着《嘉莉妹妹》的出版美国城市小说产生了。尽管同时代的其他小说也透视现代城市生活但却没有一部把主要的城市主题态度情绪结合在一起而创作出一种与世纪文学截然不同的新小说。 《嘉莉妹妹》的创作背景是19世纪末期的芝加哥和纽约。作为美国工业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两大城市,它们最早进入了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化时期。机器工厂不仅改变了美国的社会经济,还极大影响着人们。雅瑟对于城市对人类文明所起的作用深信不疑。他说,开始激发美国想象力的地方是城市而不是那荒芜人烟的边疆。德莱塞在小说艺术家的直觉, 意识到了城市对人价值观念的影响。Blanche Housman Gelfant. The American City Novel. Norman: University of Oklahoma Press, 1954. [2] Lefebvre, Henri.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Trans. Donald Nicholson Smith.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1991. [3] Lefebvre, Henri. Writing on Cities. Trans. Kleonore Kofman and Elizabeth Leba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ers, 2000. [4] Philip Gerber. Theodore Dreiser Revisited. New York: Twayne Publishers,1992. [5]常耀信.《美国文学史》(上),南开大学出版社,1998年. [6]德莱塞.《嘉莉妹妹》,裘柱常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年版. [7]方成.《德莱塞小说中的城市空间透视及其意识形态》,《名作欣赏》,2006年第12期. [8]胡铁生.《论德莱塞小说的悲剧性—透视美国政治制度下的人际关系》,《东 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9]黄开红.《社会转型期的“美国梦”—试论嘉莉妹妹的道德倾向》,《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10]蒋道超.《消费文化、身份建构、现代化—美国二十世纪消费文化的流变》, 《外语研究》,2004年第2期. [11]姜玉琴.《城市:一个承载事业、绞杀灵魂的谬体—从德莱塞的嘉丽妹妹到尤凤伟的泥鳅》,《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5期. [12]聂珍钊.《外国文学史》,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 [13]阮温凌.《走进迷宫—欧·亨利的艺术世界》,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 [14]许绮.《都市丽人的两个艺术形象—嘉莉与王琦瑶之比较》,《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5]尤西林《人文科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