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活性碳吸附报告(三)
摘要
本文主要針對官能機進行活性之改質,係用以下四種方法進行改質實驗:
將吸附劑水洗於酸、鹼溶液,改變官能基。
將吸附劑添加金屬,吸附site。
將吸附劑置於高溫爐中加熱,去除官能基。
以商用活性碳與商用活性碳改質後活性碳之比較。
前言
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VOC)已廣泛應用在工業上,如電子工業、塗裝工程、及其他化學工業。往往因極易揮發而遍存在環境中,尤其空氣中毒性物質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廣受重視,因其揮發性物質具有滲透、脂溶、揮發等特性,會經由接觸、呼吸等途徑,造成人體呼吸道、神經系統、腎臟、消化系統等危害。
隨著經濟的成長,物質生活水準日漸提升環境污染問題愈形嚴重,針對VOCS的控制,可減輕作業環境空氣品質惡化的情形,及二次污染的危害。一般控制VOCS的方法包括:燃燒(combustion)、凝結(condensation)、吸附(adsorption)等各種方法,其中吸附法可以處理低濃度廢氣,且VOCS可回收再用,因此常被利用。
揮發性有機物質之控制技術
揮發性有機物質之控制技術包括兩大類:1.非破壞性(non-destructive)技術
(1)冷凝法
藉由冷卻或加壓程序,將廢氣溫度降至欲處理VOC之露點(dew point)以下,使氣態有機物超飽和而凝結成液態,以達到收集去除的目的。若廢氣中VOC具有回收價值且濃度達1000ppm以上時,冷凝法為最佳處理方法。﹝1﹞
(2)吸收法
存在於氣相之VOC,在氣液共存的介面上,經由質量傳送現象,傳輸至液態吸收劑中,而被分離去除。適用於可溶性VOC或反應性物質。吸收法分為水洗法及藥液洗淨法,設計上以填充塔或噴霧塔為主,但須考量廢水處理問題。﹝1﹞
(3)吸附法
吸附法藉由固體吸收劑廣大的吸附表面積來吸附廢氣中的有機物。吸附表面力主要為凡得瓦爾力、孔隙內之擴散及毛細管凝結作用。﹝1﹞
(4)薄膜分離法
薄膜分離技術主要是利用薄膜的半透性質來濾除大分子物質。薄膜技術一般用於去除水中鹽類等雜質,應用於VOC之處理技術,薄膜技術可處理VOC濃度小於1000ppm。﹝1﹞
2.破壞性技術
(1)生物過濾法
利用微生物之生化代謝機制,將VOC轉化為無害的最終產物(CO2、H2O等)一般生物過濾技術包括:土壤處理法及廢氣生物濾床。此技術對VOC種類的選擇性高,且不適合高濃度VOC(500~1000ppm) 。﹝1﹞
(2)熱焚化法
將廢氣加熱至高溫或直接火焰式燃燒,使有機物與空氣中的氧分子氧化破壞成CO2、H2O等無害物質。須考慮二次公害,如NOx之發生。﹝1﹞
(3)觸媒焚化法
觸媒焚化法即催化燃燒。在VOC之氧化過程中,利用金屬或金屬氧化物所組成之觸媒作為催化劑,使焚化反應可於較低溫進行,達成VOC完全氧化及破壞處理之目的。為達到VOC之高破壞效率,一般觸媒焚化系統之操作溫度多介於415℃~455℃之間,滯留時間0.072~0.24秒之間。觸媒焚化法具有操作溫度低、處理效率高等優點。﹝1﹞
(4)高級氧化法
利用強氧化劑,如臭氧、過氧化氫,配合紫外光(UV)之照射,產生一連串連鎖氧化反應,使VOC分解破壞,達成處理的目的。﹝1﹞
吸附法介紹
所謂的吸附是利用多孔性固體來處理流體混合物,使其中一種或數種成分濃集在多孔性固體表面,而與其他組成分開之過程。吸附是一種介面化學現象,其原理為在一般的氣固介面上,固體表面原子會有向內拉的現象,而造成不平衡力,流體中某些物質為了滿足表面平衡,以降低固體表面張力及自由能,因此向固體表面移動,並附在固體上。在該系統中具有表面作用力的固體稱為吸附劑,而吸附在固體上的物質則稱為吸附質。
活性碳的吸附平衡並非瞬間完成,其吸附機制包括下列四個步驟:
1.吸附質被傳送聚集到吸附劑之外表層,要到達外表層時必須通過活性碳周圍之靜態薄膜,故此步驟稱為薄膜層的擴散作用。
2.吸附質擴散到活性碳孔隙內,進入吸附位置,但有少量吸附質尚在活性碳外表面層,這步驟稱為孔係擴散作用。
3.吸附質被吸附於活性碳之內表面,故在吸附位置發生吸附作用。
4.吸附質脫離活性碳的吸附位置,故產生脫附現象,但步驟3.與4.速率若相等時,就達成動態平衡。而吸附平衡時間平衡濃度和最初吸附質濃度、溫度、顆粒大小及吸附質之質傳速率等因素有關。﹝6﹞
以活性碳吸附物質之機制,主要吸附分為兩種,分別為物理吸附及化學吸附兩種機制如下表所示:
項目 物理吸附 化學吸附 發生原因 凡得瓦爾力 化學鍵 吸附熱 大 小 發生溫度 低 高 活化能 小 大 可逆性 可逆 不可逆 吸附形式 多層 單層 計算公式 B.E.T. Langmuir 表1.
物理吸附主要作用力為凡得瓦爾力,係由倫敦擴散力及靜電吸引所形成,當吸附質與吸附劑接近,其分子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母乳喂养知识竞赛题.docx
- 法律文书写作A卷及答案.doc
- 毒物与化学教案.doc
- 油田外国语高级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模拟考试试卷.doc
- 泌尿外科护理业务查房.docx
- 法学著作书目.doc
- 毒理(整理).doc
- 残雪灵魂的历程.doc
- 比例线段与黄金分割综合题型.doc
- 河南省罗山高中2016届高三生物复习精选专题练人和高等动物的体液调节(含解析).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河南省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黑龙江省龙东地区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中考地理真题(原卷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甘肃省武威市临夏州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甘肃省白银市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
- 中考地理真题练习 2024年湖南省中考地理真题(解析版).doc
- DB13_T2694-2018 地理标志产品 兴隆山楂.docx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生物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