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电子影音艺术的媒体特性与角色-台湾艺术教育网.doc

一、电子影音艺术的媒体特性与角色-台湾艺术教育网.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电子影音艺术的媒体特性与角色-台湾艺术教育网.doc

數位藝術行銷的透視觀點 - 電子影音藝術的美學風格及未來可能發展探析Digital Art Marketing in Perspective point: Aesthetic Styl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ideo Art 李貞儀 Jen-Yi Li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圖文傳播學系研究所影像傳播科技組研究生 一、電子影音藝術的媒體特性與角色 攜行式的電子錄影機與錄影機系統問世之後,錄影立刻擺脫與廣播系統、家用系統的糾葛,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媒體,儘管錄影系統以單機作業,拍攝方式較為零碎,但是和古典的風格一比,錄影著重錄影機前事件的統一。而電子影音藝術使用攝錄影機這個媒材記錄與表現藝術,具有相當的創作者之接近使用性,以往認為錄影容易寄生於其他媒體而在市場上缺乏獨立性,但若將其與藝術作結合且充分發揮,其媒體的獨立與特性自然不由而生。 如果說電影是企求擠身藝術殿堂的人工藝品,電視的本質在於力求再現一則事件,則錄影可以界定為追尋某種記錄材料的製作模式(唐維敏,1994)。事實上錄影藝術在電視也有突出表現,其結合了音樂與影像,發展出視聽效果俱佳的影像音樂節目MTV,這大概是早期藝術家參與電視台的創作實驗失敗後,從電視後期製作的設備所引發興趣去發展適合自己的影像處理設備,後又被電視台吸收,成為特殊處理或剪輯的主要工具,甚至影響主流電視節目的形式與風格,MTV台是一個影音充斥與後現代前衛思想展現的電視節目,這樣的媒體特性可以包容不同而多元的聲音與有助於次文化的發展。 在60年代,電子影音藝術發展之初,大部分的美學家、新聞業者、以及藝術家自己本身,大部分都視電子影音藝術為一種結合美學與意識型態的藝術產品,而錄影科技是賦予這種藝術型式的重要革命,雖然有部分美學家認為,這樣的科技,過度簡化了藝術的概念,反而妨害了真正藝術的發展,但是這種錄影科技便利的特性,卻提供了創作者得以向許多不同面向的藝術做挑戰,其中大部分是對於流行文化的批判,例如「後極限主義」(postminimalism)以及「新達達運動」(neo- Dada movement),它能夠結合電影導演、攝影家、畫家、雕刻家、舞蹈家等等使用不同媒材的藝術家,通通可以在電子影音藝術的範疇中,發揮自己批判的思想,進行創作。 到了90年代,錄影技術從類比漸漸走向數位,使得個人電腦可以成為創作的平台,另外攝影機也愈來愈便宜,幾乎每一個人都有能力可以擁有;在這樣的潮流之下,電子影音藝術便不再被視為一個邊緣化的菁英藝術,而慢慢地成為一個成熟的媒體,特別是針對個人創作的部分。數位的技術能夠克服許多類比技術的缺點,例如訊號衰減的問題,使得影像間的利用更多元化,不會因為畫質不佳而有所限制,也因此模糊了各媒材間運用的界線,不只是電影、電視、音樂錄影帶,甚至是傳統的領域如繪畫、雕刻、舞蹈、表演藝術等等,都在這個後現代的電子影音藝術當中內爆了。所以雖然在一開始,電子影音藝術的目的,是從文化菁英的角度去批判粗俗的大眾流行文化,認為大眾文化是一種對藝術精神的傷害(Rush, 2000),然而隨著科技的演進,創作的媒材漸漸普及於大眾,電子影音的作品與口味也漸漸向大眾靠攏,但仍舊尚未脫離批判的角度,也稱不上流行,只是在這一個廣大的模糊地帶遊走。 後現代主義的錄影藝術表現:白南準「機器人家庭」1986 電視裝置藝術和錄影藝術的結合取自.tw/studio/classroom/w_history/postmodern.htm 二、次文化的內爆與美學形式 剖析當前的社會脈絡與藝術環境,發現各種媒體的充斥,藝術也同樣呈現了豐富蓬勃且充滿科技感的樣貌。藝術漸漸的接近大眾、融入生活,為一種相關主義的美學,強調藝術與生活之間,一種基本的、密切的、有目的的關係(1991)美 醜 善 惡 男 女 老 少 真 假 三、電子影音藝術中的符號意義表現 攝影與電影藝術都在十九世紀末才出現,至今不過一百多年,但是開始於1960年代的電子影音藝術,不管是在表現風格或符號的使用方面,都沿襲於攝影與電影藝術長期發展的結果,因為錄影的技術不外乎構圖、運鏡、光線、聲音的運用等等範疇,這些技術與技法在攝影與電影藝術百餘年的發展以來,已經有許多成熟的理論流派,這些都可以運用在電子影音藝術的範疇裡;例如古典的寫實主義,透過鏡頭間的鏡位的安排,來塑造作品的「真實效果」;或者是蒙太奇式的拼貼或聯想效果;類似德國「表現主義」當中,以扭曲的構圖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