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___北洋军阀统探析.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919.5—1923.12) 第一节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北洋军阀发展演变的基本脉胳。 北洋军阀史与北洋军阀统治史的区别。 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 一、北洋军阀史分期 1、萌发期(1895—1912) 小站练兵到袁世凯上台 2、鼎盛期(1912—1916) 从袁上台到袁死亡 3、割据衰落期(1916—1926) 从袁死到北伐开始 4、覆灭期(1926—1928.12) 从北伐战争到东北易帜。 北洋军阀史33年,北洋军阀统治史16年。 北洋军阀统治史: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皖系统治时期(1916—1920) 直系统治时期(1920—1924) 奉系统治时期(1924—1928.6) 二、北洋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 1、从总统到皇帝 2、割据概况 北洋集团——皖、直、奉 西南集团——滇、桂、川、黔 3、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 半封建性——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半殖民性——列强各自寻找代理人 袁世凯之死——北洋军阀权力中心丧失 三、皖系军阀的统治 1917年,府院之争——张勋复辟——再造共和——参战军——西原借款——山东密约(欣然同意) 1918.5《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议》 皖系政府对内“武力统一”,对外勾结日本,出卖国权。 四、北洋军阀的统治特点 1、拥有军队“有兵则有权,兵多则权大。” 2、占据地盘 3、封建性维系网络——血缘、地缘、业缘 4、与列强的关系 复杂多变,既有勾结的一面,也有斗争的一面,要具体分析。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冯玉祥 5、野蛮性 第二节 五四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十月革命的影响。 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新的社会力量的成长 1、关于“黄金时期” 传统观点:1914—1918年是黄金时期,之后停滞。 新观点:持续发展,是个整体,不存在“黄金时期”。 北洋政府与民族经济的关系如何? 2、民族工业的特点 基础薄弱 无独立体系 地区分布不平衡 对列强有依赖性 与封建主义关系密切 3、新社会力量的成长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五四前夕中国工人200万人。 知识分子的成长 中国现代化运动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兴起原因:辛亥革命的成果,清算封建主义,推进现代化。 2、主要阵地:北京,北京大学,《新青年》 3、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钱玄同、刘半农、鲁迅等。 4、早期内容:1915—1919年为早期 (1)宣扬民主与科学——德先生、赛先生 (2)提倡文学革命 (3)打倒孔家店 5、基本评价 (1)贡献:批判了封建主义;传播了各种思潮; 造就了时代巨人。 (2)局限性:挖根不深,过早转向,形式主义偏向。 新文化运动类似文艺复兴运动,一败一成。 文艺复兴自然天成,新文化运动动力不足;文艺复兴自说自练,新文化运动外压极大,救亡压倒启蒙;文艺复兴整合传统,新文化运动抛弃传统。 三、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 新闻媒介:归国华工 孙中山、蔡元培、陈独秀、李大钊 广大工人认为是“穷人党”的胜利;青年学生认为是无政府主义的胜利;统治者认为是“过激主义”的泛滥。 普遍同情,但认识不清、不透。 毛泽东: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中国人民选择。 比较选择的结果。“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抵御西方,俄国道路提供了新的选择。 对西方社会的理性思考,尤其是一战后。 苏俄的主张引起一定共鸣,反殖民主义、平均主义。 四、五四前夕出现的进步社团 国民社 1918. 10 北大 、《国民》、许德衍、张国焘。 新潮社 1918.10 北大 、《新潮》、傅斯年、罗家伦。 1918.6 王光祈、曾琦、少年意大利,少年中国说。 新民学会 1918.4 , 长沙,毛泽东、蔡和森、肖子升。 新文化运动的成果,为五四运动爆发奠定了组织基础。 秘密社团有无政府主义倾向,匡互生。 五、五四爱国运动 导火索——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简略过程 第一阶段(5、4—6、3)北京 、 学生。 “内除国贼、斗争主权。” 第二阶段(6、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