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2.1验证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ppt
水力学实验;实验2.1 验证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一.实验目的;二:实验仪器和设备;三:实验原理及计算公式;液体表面压强大于大气压强时称正压。;四:实验步骤和方法;实验4.4 文丘里流量计实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设备及量测仪器;三:试验原理; 试验中只要测得H即可求得通过的流量。但是在实际液体中,由于粘滞力的存在,水流通过文丘里流量计时有能量损失,故实际通过的Q一般比Q0稍小,因此在实际应用时,上式应予以修正,实际流量与理想流体情况下的流量之比为流量系数,即;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五:注意事项;实验5.1明渠流速的测量;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仪器;三:实验原理; 简单的毕托管就是一根弯称90度的开口的细管。测量某点的流速时,将弯管的一端放在A点,正对来流方向,如图5-12所示。这时由于受水流顶冲,管内的水面上升至H高度。A点为驻点,H包括了A点在未受毕托管阻碍时动水压强水头 与该点的动能转化而成的压能,即A点的流速水头 ,这样;四:试验方法与步骤;五:注意事项;实验3.1水流的能量转换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三:试验原理;四:试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实验4.1 流动流态实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设备及仪器;三:实验原理及实验现象;2.计算公式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2)轻轻地调大调节阀,逐步增大管内流量,可以观察到:染色线开始波动,呈现断裂卷曲,逐渐形成漩涡,最后极度紊动,色线扩散看不见了,此时管内水流已成紊流流态。
(3)在确定管内水流为紊流流态时,进行反调上述过程,即轻轻地逐渐调小调节阀门,可以观察到紊流向层流转变过程,稳定的水色线出现时,水流恢复到层流。;五:注意事项;实验4.2 管流的沿程阻力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测量仪器;三:实验原理及计算公式;四:试验步骤;五:注意事项;实验4.3 管路局部阻力实验;一:试验目的;二:试验设备;三:试验原理及计算公式;2.九十度弯头;四:试验步骤与方法;五:注意事项;实验5.2 水跃实验;一:试验目的;二:设备和仪器;三:原理; 对于闸下出流的水跃现象,应用比能和动能原理,如图5-18所示:在0-1断面上p/r=M0-M1这里P 为闸门施加在流体上的单宽作用力。;;四:试验方法和步骤;实验6.1孔口、管嘴实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设备及测量仪器;;三:试验原理;又;四:实验方法及步骤;五:注意事项:;实验6.2闸孔出流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和测量仪器;三:试验原理及计算公式;由于两断面距离较短,主要是局部损失。;四:试验步骤;实验6.3 宽顶堰溢流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及仪器;三:实验原理和计算公式;四:实验方法及步骤;实验6.4 实用堰泄流实验;一:实验目的;二:试验设备和仪器;三:实验原理及计算方法;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实验5.3 水工建筑物下游的 底流消能实验;一:试验目的;二:试验设备及需要仪器;三:实验原理及其计算公式;2.消力坎计算过程:;四:试验步骤和方法;5.将消力墩放入池中水跃首部,重新调节消力池的高度并前后移动其位置,使池中水流产生稍许淹没水跃,并使坎后水流产生临界或淹没水跃。记录相关数据。;实验7.2 有压(或无压)渗流的电模拟实验;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与所用仪器;三:实验原理与计算公式;;式中:;式中:;四:试验步骤与方法;7.将上下游两端电压分成10等份,将测针沿正交流线方向左右移动寻找U/10??置,记录其坐标,将所有U/10电压的点连接起来,就得到一条等势线;;五:注意事项;实验8.1 波浪要素测定实验;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试验原理与计算公式;关于浅水推进波:;四:实验步骤与方法;五:注意事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