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上《秋水》教学设计(思明)九上《秋水》教学设计(李思明).doc

九上《秋水》教学设计(思明)九上《秋水》教学设计(李思明).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上《秋水》教学设计(思明)九上《秋水》教学设计(李思明)

附件: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模板 聚焦教学重难点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秋水》姓名:李思明工作单位:一鸣中学学科年级: 九年级教材版本: 语文版一、教学内容分析(简要说明课题来源、学习内容、这节课的价值以及学习内容的重要性) 《秋水》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第20课,是《庄子·外篇》中最重要的一篇,它以河伯和海若对话的形式,讨论了“价值判断的无穷相对性”的问题。课文节选《秋水》开头的一段,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经过比较,就会显示自己的不足,如果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二、教学目标(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该课题预计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做出一个整体描述)知识与技能目标:1.初步了解庄子的思??及作品风格。 2.积累实词:时、泾流、望洋、少、轻、殆、穷。 3.积累虚词:之、以、则、见、于。 4.掌握文言句式:被动句与宾语前置句。 5.学习运用寓言故事说理的写作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训练结合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含义与用法的能力。 2.培养把握作品思路,熟读成诵的能力。 3.训练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使学生认识个人见识有限,若骄傲自满,就难免贻笑大方的道理。三、学习者特征分析(说明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三个方面的学习准备(学习起点),以及学生的学习风格。最好说明教师是以何种方式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比如说是通过平时的观察、了解;或是通过预测题目的编制使用等)通过一定范围内的问卷调查,试着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目前初中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心理特征,目前初中学生没有较强烈的文言文学习需要,学习习惯有待改变,学习方法有待教师进一步指导,以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不断吸收民族文化精髓,提高传统文化素养,更好地传承中国文化。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说明本课题设计的基本理念、主要采用的教学与活动策略)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特级教师韩军说过:“没有文言,我们找不到回家的路。”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总是以教师串讲和学生死记硬背为主,课堂气氛沉闷枯燥。 有鉴于此,笔者精心设计了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且相机适时点拨。“假如你是海神若,你会怎样回答?”这样的提问方式,刺激学生参与的意识,力图使课堂活动变得更加积极、主动。 语文教学应该落实词语教学,文言文教学尤其如此。新课标对文言文的学习要求是:能流利、准确、有节奏地朗读,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内容,把握文意、理解主旨,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本课采用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读出课文中人物的语气,引导学生积累知识点,加强对文本的理解。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教学重点: 1.理解“时、东、少、轻”等词类活用现象。 2.整理和归纳“焉、于、而”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掌握文言文特殊句式和“非……则……”和”见……于……”两种固定句式。 4.积累“望洋兴叹、大方之家”等成语。 教学难点:   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 2.朗读时,以语气语调的变化,体现河伯的认识变化过程。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小学阶段就学过唐朝诗人王之涣的千古绝句《登鹳雀楼》。(指名学生背诵。)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壮阔辽远的山河图,气势宏大,笔意高远。后两句则富有哲理:想要穷尽目力遥望千里,还须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给我们的启示是: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现实生活也的确如此,人的认识是有限的,如果做井底之蛙,沾沾自喜,骄傲自满,只会贻笑大方。这个道理,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已有所阐述,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庄子在他的文章《秋水》中是如何阐述这个道理的。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这则寓言是表现庄子齐物思想的名篇。庄子认为人们如果能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指名学生背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激趣导入,引导学生走进庄子深刻的思想。  (二)自学引导 师范读课文。 师范读: (1)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 1、作者名片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