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备课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备课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doc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单元备课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备课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主备单位 东大封小学 主备人 马坤 执教人 2012-2013上学期 课题第二单元备课个性化 修改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以“浓浓的乡情”为专题进行编排的,两篇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梅花魂》,两篇略读课文《桂花雨》《小桥流水人家》,《口语交际·习作二》,《回顾·拓展二》组成。本组选编的内容都是描写游子们思乡怀乡的。《古诗词三首》中,《泊船瓜洲》写诗人在瓜洲随船停留时遥望家乡不知何时能回到家乡的惆怅,《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法尽诉,《长相思》写到戍边打仗的南方将士,在北方的风声雪声里因思念家乡,辗转反侧,夜不成寐;《梅花魂》写了远在异国他乡的老人,把他的相思寄托在梅花身上,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矢志不渝的眷恋;《桂花雨》写作者对童年的摇花乐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小桥流水人家》则深情地写了留在记忆中的美好的故乡生活。 教学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18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幽芳、漂泊、唯独、顿时、迷人、至少”等词语,并灵活运用。 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相关段落。 3、结合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进行小练笔。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生字、正确读写词语及积累好词句。体会重点句的含义。 2、能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等方法学习古诗词。 3、理解课文内容,结合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措施: 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挚爱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引导学生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展示学生表达热爱家乡之情的习作。 教学准备:课件 资料 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课文大约用时13 课时:其中精读课文5课时,略读课文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回顾与拓展1课时。 5 古诗词三首 2课时 6 梅 花 魂 2课时 7* 桂 花 雨 1课时 8* 小桥流水人家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二 3课时 回顾·拓展二 1课时 复习课 1课时 课题5古诗词三首个性化 修改教学目标: 1、识记本课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体会诗人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3、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方法感知诗词大意。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谈话导入新授课,顺理成章。更能让同学们接受新知识。 1、了解王安石的生平. 2、了解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纳兰性德.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 2.板书诗题,读题. 3.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二、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4.指名交流.(我觉得诗写得很关,写出了诗人想念家乡的感情.)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4.学生上台指明.(老师点击课件,显示“钟山”的位置.) 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 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 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呢? 6.引导学生从“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又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