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云端能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能源知识库.doc
知識物件上傳表
計畫名稱:政府機關學校能源管理與節能技術服務(1/4)
上傳主題:雲端能源管理系統技術規範
提報機構:財團法人台灣產業服務基金會
提報時間:2014年1月13日
與計畫相關?1.是 ?2. 否國別?1.國內 ?2. 國外:(註明國家名稱)能源業務?1.能源政策(包含政策工具及碳交易、碳稅等) ?2.石油及瓦斯
?3.電力及煤碳(包含電力供應、輸配、煤炭、核能等) ?4.新及再生能源
?5.節約能源(包含工業、住商、運輸等部門) ?6.其他能源領域?1.能源總體政策與法規 ?2.能源安全 ?3.能源供需 ?4.能源環境
?5.能源價格 ?6.能源經濟 ?7.能源科技 ?8.能源產業
?9.能源措施 ?10.能源推廣 ?11.能源統計 ?12.國際合作決策知識類別?1.建言 (策略、政策、措施、法規)
?2.評析(先進技術或方法、策略、政策、措施、法規)
?3.標竿及統計數據:技術或方法、產業、市場等趨勢分析
?4.其他:重點摘述??能源管理系統(Energy Management System, EMS)系統可有效應用於設備節能,建置能源管理系統以達成能源管理之目的。介紹其組成與應用方式,再探討能源資通訊技術及雲端能源管理系統之措施,主要是國際標準如BACnet, ISO 19115等能源資通訊標準架構之討論,以及支援未來國家建設智慧電網,透過Open ADR 2.0a標準規範,進行用電需量卸載管理,為主要的應用導向,來檢討能源資通訊技術以及雲端能源管理系統的主要技術需求。
??能源管理系統利用各式感測器,蒐集各類能源使用相關資訊,透過網路蒐集各項資訊,成為一管理系統,用於遂行組織節能減碳以及與其他管理系統整合,共同為組織增加管理效率,包含能源與資源的有效分配與應用。雲端技術為以內部網路建構的能源管理系統與雲端能源管理系統做了一個很好的技術分割,雲端技術源自於分散式運算(Distributed Computing)或是網格運算(Grid Computing)的概念,透過利用大量異質電腦(通常為桌面Desktop)的未用資源(CPU資源和磁碟儲存空間),將其變成一個虛擬的計算機叢集,可解決大規模的計算問題,達成資源共享、一致性與???速擴張服務之效果。
??雲端能源管理系統為當今最新的能源管理與節能技術之發展,此技術是結合「物聯網」與「節能減碳」兩大主軸之發展,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用於建立環境感測器、智慧生活空間控制與相關資料蒐集網路系統,將此系統應用於節能減碳,可為國家節能減碳發展帶入最新雲端科技之發展。詳細說明??不同於內部網路建構的能源管理系統,以雲端架構形成的雲端能源管理系統網路,雲端架構形成的雲端能源管理系統在網路層中利用雲端運算技術,雲端架構如圖1所示。雲端運算的焦點放在支持跨網域運算的能力,運用平行運算,充分利用企業間甚至是跨企業的電腦資源,共同解決困難的運算任務,雲端運算具備動態延展能力,可將一個電腦運算工作分成許多程序,透過分佈於網際網路中的伺服器群組,或稱雲端主機處理分析後,再將結果傳回使用者端。台灣目前現有雲端能源管理系統產品主要是由電信、網通業者提供,透過網路蒐集感測資訊,核心的能源管理軟體則集中於雲端,透過網際網路來達成節能管理,目前財團法人與公司組織計有資訊工業策進會、中華電信、遠傳電信、新光保全以及中興保全等,提供雲端能源管理系統產品。
? ? ? ? ? ?
? ? ? ? ? 圖1 雲端能源管理系統架構圖
??能源管理系統底層感測層資料格式建議需符合ISO 19115標準,此標準廣泛與中間網路層封包架構,與底層感知層資料規劃高度相關。該標準採用開放式(Open)架構描述的可延伸標記語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 XML)來描述能源感測監測數據的資料內容,此資料內容需包含感測資料(Data Identification)與服務資料(Service Identification)兩部分,以確保未來大量建置系統時,資料具共通性,且系統可由不同承包廠商加以維護或二次施工。自1990年代初期至今,如美國、澳洲、紐西蘭、日本等眾多國家均藉由制定適用其國內之詮釋資料標準,以建構該國的地理資料流通機制。ISO 19115 標準被期許可提供詮釋資料描述之基本架構(Framework),藉由規劃眾多描述項目的內容與架構配套,以供各國或領域詮釋資料標準訂定之參考,因此ISO 19115 之詮釋資料標準並非被設計來取代各國現行之詮釋資料標準。ISO 19115 標準中之所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