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用数系扩充历史反思数概念的教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借用数系扩充历史反思数概念的教学.doc

借用数系扩充历史反思数概念的教学 摘要: 数系扩充历史几乎伴随着数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样地,从自然数到复数的认识,也伴随着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的全过程。数系扩充的漫长的、曲折的、艰辛的历史过程告诉我们,数概念的学习必然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特别是负数、无理数、虚数概念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认知障碍,但历史也为我们的数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借鉴历史,克服教材逻辑连续性的固有局限,创设有利于学生数学学习的教学情境呢?这里既要体现人们对数概念认识的艰难历程,又要揭示数概念的数学本质,两者对于数概念的教学设计缺一不可。 关键词: 负数 无理数 虚数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664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数系扩充历史几乎伴随着数学发展的整个进程。同样地,从自然数到复数的认识,也伴随着学生从小学到高中学习的全过程。数系扩充的漫长的、曲折的、艰辛的历史过程告诉我们,数概念的学习必然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难点,特别是负数、无理数、虚数概念会给学生造成极大的认知障碍,因而对于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莫大挑战。另一方面,数系发展的历史,也为我们的数学教学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借鉴历史,结合学生的数学现实,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情境,数学教育工作者始终在不断地进行思考和改善。以下在简单回顾数系扩充历史的基础上,就现有教材中数概念的处理,对数概念的教学提出几点思考。 1、历史回顾 1.1负数 中国是最早提出负数的国家。两千多年前,负数的概念和算法首先出现在《九章算术》的“方程”章,为了使筹算消元方法在小数减去大数时能够进行,就必须引入负数和建立正负数的运算法则,并明确指出“卖”是正,则“买”是负,“余钱”是正,“不足钱”是负等。 印度最早使用负数的是婆罗摩芨多,他在628年完成的《婆罗摩修正体系》中给出了正负数的四则运算法则,但印度人并没有毫无保留地接受负数。 负数是通过阿拉伯人的著作传到欧洲的。但16世纪和17世纪的大多数数学家对负数持排斥的态度。不承认它们是数,更不承认它们是方程的根。即使愿意用负数的???,也没有心安理得地承认负数是数。有人说它是“假数”,有人说它是“荒谬数”,还有人说它是“不可思议的数”。到了1637年笛卡尔在《几何》中认真考虑了方程正负根出现的规律,未加证明地给出了正负号法则,此后负数才被采用,但依旧议论纷纷.如法国数学家阿纳德认为:若承认-1∶1=1∶-1,而-1<1,那么较小数与较大数的比,怎能等于较大数与较小数之比呢?甚至到18世纪数学家欧拉仍然深信负数比大。对代数颇有贡献的德·摩根也固执地认为,比零小的数是荒谬的。直到19世纪,负数的地位最后是由德国的维尔斯特拉斯和意大利的皮亚诺确立的.他们用公理化方法建立起正整数的逻辑基础,把有理数定义为整数对,即把定义为一个有理数,当中有一个为负整数时,就得到一个负有理数,这就把负数的基础确立在整数基础上.到了这时,有理数的地位得以确立,负数也得到人们的公认。 1.2无理数 毕达哥拉斯是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的著名数学家与哲学家,他曾创立了一个合政治、学术、宗教三位一体的神秘主义派别:毕达哥拉斯学派。由毕达哥拉斯提出的著名命题“万物皆数”是该学派的哲学基石。而“一切数均可表成整数或整数之比”则是这一学派的数学信仰。毕氏学派的学生希帕索斯在研究1与2的比例中项时发现,如果设中项为,推导的结果即。根据勾股定理,它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的对角线的长度,这个数肯定是存在的,但它却不能表示为整数与整数之比(不可通约量)。不可通约量的发现直接触犯了毕氏学派的根本信念,动摇了当时数学大厦的根基,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产生。 到了公元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方法解决了。但是对于无理数的接受与认识却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以后两千多年时间内,对数学的发展,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纭。不可通约量也因其得不到正确的解释,而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达·芬奇把它称为是“无理的数”,17世纪开普勒称它是“不可名状”的数。这些“无理”而又“不可名状”的数,虽然在后来的运算中渐渐被使用,但是它们究竟是不是实实在在的数,却一直是个困扰人的问题。19世纪末,实数的三大派理论:戴德金“分割”理论;康托的“基本序列”理论,以及维尔斯特拉斯的“有界单调序列”理论的出现,给出了无理数严格定义,建立了完备的实数域,使得两千多年来存在于算术与几何之间的鸿沟得以完全填平,无理数不再是“无理的数”了。 值得一提的是,有理数一词是从西方传来,在英语中是rational number,而rational通常的有两个含义,一是“比”,二是“合理”,把“有理数”(两整数之比)叫做“比数”是很确切的,可是十九世纪日本学者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