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制单位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编制单位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
洛阳市西工区九都路以北、定鼎路以西、洛浦路以南、洛浦西路以东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文本
PAGE
PAGE 13
2010.10
编制单位:北京中华建规划设计研究 院有限公司
编制人员:
规划专业:胡延汉
给排水专业:李爱萍
电气专业:张伟
暖通专业:何强
二零一零年十月
文本部分
目 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规划区功能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 用地使用和兼容控制
第四章 综合交通
第五章 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第六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七章 环卫市容控制
第八章 “六线”规划控制要求
第九章 城市设计引导
第十章 地块控制
第十一章 建筑控制
第十二章 规划实施对策
第十三章 奖励与处罚
第十四章 附则
附表: 1、配套公用设施一览表
2、规划用地汇总表
3、土地使用兼容表
4、开发控制指标细则
第一章 总则
为保障《洛阳市洛阳市西工区九都路以北、定鼎路以西、洛浦路以南、洛浦西路以东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的顺利实施,有效控制该地块的建设和开发,指导下一步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工程设计,特制订本规划文本。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版);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2006版);
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
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7.《洛阳市城市总体规划》 (2001-2010);
8.《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洛阳市城市建筑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0.《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河南省安装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实施方案的批复》(洛阳市人民政府文件(洛政文【2005】139号);
11.《洛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2004-2008年度已出让土地未开工项目建设的工作部署》(洛阳市人民政府工作部署14号,2009年7月21日);
12.《洛阳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成交公告》(洛阳市房地产交易中心2007年4月26日);《成交确认书》(洛阳市国土资源局2007年4月26日);
13.《规划技术要点通知书》(洛阳市规划局);
14.规划地块1:1000地形图。
规划原则
依法规划的原则——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为依据,并符合地方的相关规定。
程序按序的原则——市政府市城市规划局市国土资源局已批准该地块的使用并已办理了阶段性手续。本规划遵循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予以延续。
整体性原则——遵循局部服从整体的原则。注重与周边规划区建设的综合协调,包括用地功能布局,道路交通联系以及景观风貌建设等方面,使其成为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可操作性原则——充分结合现状和地方的实际情况,立足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现实要求在充分调研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提供可操作性的规划成果。
合理用地、节约用地的原则——在符合有关规范规定要求前提下,通过合理布局和从实际出发,既提供良好的居住环境,又合理用地、节约用地。
隋唐城格局展示原则——按照《洛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要求,通过建筑高度变化展示隋唐城中轴线空间格局。
规划范围
规划地块位于九都路以北、定鼎路以西、洛浦路以南、洛浦西路以东,处于西工区东南部。总规划用地面积17.27公顷。
本规划成果由规划文本、规划说明书和规划图纸(则)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则)同时使用,二者不可分割且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本文本和分图图则的规定和要求。
文本和分图图则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河南省以及洛阳市的有关技术规定。
文本为“黑体”字部分为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
文本的解释权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洛阳市规划局负责。
第二章 规划区功能和发展目标
功能定位
本规划区是以居住及道路交通为主,兼容商业的功能区。
发展目标
本次规划确定以下目标:
1依据“健康、绿色、生态”的设计理念,以“人、环境、建筑”为核心,全面提高人居环境品质,满足居住环境的健康性、自然性、节能性、亲和性发展目标。
2合理配置公建、商业,使其具备合理的功能布局与交通系统,打造高品质的居住环境与现代化的城市形象。
3提出具体合理的指标体系和控制导则以指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