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大气边界层概述1.ppt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章:大气边界层概述1

边界层气象学教程;研究内容;高度(km);定义 定义1. 大气的最低部分受地面影响的一层,平均厚度为地面以上1km范围,以湍流运动为主要特征。 定义2. 靠近地球表面、受地面摩擦阻力影响的大气层。从地表向上,其厚度随地面粗糙度和风速的增大或大气不稳定度的增强而增加,变化的范围在三四百米到一两千米之间。因该层内空气运动明显受地面摩擦作用的影响,又称摩擦层。就整个地球大气而言,该层只不过是紧贴地球表面的很薄的一层大气。一般而言,行星和行星大气之间,都存在因和行星表面摩擦而引起的这种边界层,故又称行星边界层。 表征现象:观察从烟囱冒出的烟气,其行迹紊乱,烟云边缘不断向下风向扩展。 ;一、研究内容;二、研究意义 ;Physics and Dynamics Options_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bl_pbl_physics);(a)西固二水厂;图2 三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02:00兰州地区平均的地面温度场和风场;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空气质量模拟结果的影响;三 大气边界层研究方法;1. Wangara PBL试验 实验条件:澳大利亚Hay地区大范围平坦草地、有道路、河流、农田,110km?95km 试验计划的组成: (1) 气球基线测风和常规地面气象观测 (2) 无线电探空观测,3小时一次施放探测边界层温度和湿度。 (3) 微气象观测  1)1,2,4,5,16m风廓线 2)1-2m,2-4m温差 3)净辐射连续纪录 4)地面热通量,测量器置于地下0.5cm层土壤里 5)日间,10高处直接测量热通量 成果:研究近地面层,均匀下垫面上的通量梯度关系;2. Minnesota实验 试验条件: Minnesota西北部的Red river的河谷地,平坦且人烟稀少,地面长有普通庄稼和草地,32m观测塔(1,2,4,8,16,32) 成果: (1)提供了近地层以上的边界层结构资料; (2)混合层高度确定; (3)u,v,w谱的特征; (4)动量通量和热量通量的直接测量结果与通量的间接估算结果一致。 ;3. Deardorff的大涡模拟实验 用大涡模拟技术研究了大气边界层,并且在对流和中性两种情况下对Wanggara观测资料进行了实时模拟 。 (1)温度、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2)感热通量、水汽通量随高度变化 (3)边界层高度的日变化 Deardorff J W. Numerical investigation of neutral and unstabl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Deardorff J W. An explanation of anomaloualy large Reynolds stresses withi the convectiv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Deardorff J W. Three-dimensional numerical study of the height and mean structure of a heated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 ——SACOL站;涡动通量观测系统;温度/水汽廓线仪;土壤、植被参数监测系统;1954年 Monin—Obukhov相似性理论,建立了近地层湍流统计量和 平均量之间的联系。;1、ABL物理结构的认识 1971 Clark用澳大利亚著名试验资料给出了实测稳定大气边界层气象要素的典型空间分布特征 1976 Kaimal根据美国Minnesota试验资料给出了ABL气象要素的垂直分布 2、湍流理论 1915 Taylor首次提出地球大气的湍流现象 1935 Taylor提出湍流各向同性理论-统计理论基础 1941 苏联Kolmogorov量纲分析原理应用于湍流-“2/3律” 3、闭合理论 1932 Prantdtl根据混合长理论提出一阶闭合方案 1951 Rotta 2阶 1975 Yamada等 1.5阶 1978 Andre 3 阶 ;4、相似理论 1954 M-O相似理论-近地层 1961 Kazanskill,Rossby相似,建立了近地层与边界层之间的关系 1970 Deardorff 提出了混合层相似原理 1971 Wyngaard将相似理论推广到对流边界层 1984 Neuwstadt 提出局地相似理论-稳定边界层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大气探测技术和研究方法的发展,特别是雷达技术,飞机机载观测,系留气球和小球探空观测以及卫星遥感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的出现,大气边界层的研究开始从近地层向整个边界层发展。;制约因素: 受到观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