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热岩研究现状干热岩研现状.doc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干热岩研究现状干热岩研现状

未完,可以接着到本篇文献中查找。 第二章 以往工作程度 一、国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美国是最早对干热岩进行研究的国家。自从在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提出干热岩地热能的概念以来,国际上在干热岩研究和开发方面注入了大量的资金。现有十多个国家的干热岩项目由政府资助。 美国在新墨西哥州中北部的芬顿山成立了干热岩研究中心,由政府资助进行干热岩试验研究,最深钻孔达4500米,岩体温度为330℃,热交换系统深度为3600米,发电量由最初的3MW到最后的10MW。每平方米的地热流值达250毫瓦。 从1980年开始,日本政府资助了一项研究干热岩发电技术可行性的项目。在山形县打了四个钻孔,深度在2000~2200m之间,岩体温度为250℃。又进行了多次短期的水压测试。通过这些试验,探讨了通过人工压力在岩体上形成热交换系统的寿命长短。1988年,日本政府和几个私人机构资助了一项研究水-岩体间热交换项目,研究地点在岩手县,钻井深度为1500米,岩体温度达200℃。 1977-1986年,欧共体资助德国在巴伐利亚东北部的Falkenberg开展了一项干热岩研究。在深度很浅的情况下 ,研究岩石的自身裂隙、水压产生裂隙的机制以及水在这些裂隙中的运移机理。 自1987年以来,在法国阿尔萨斯州北部索尔茨的一个村庄,来自德国、法国、意大利和英国的科研人员实施了干热岩发电试验。该试验的资金由欧盟提供。试验地的干热岩体为裂隙发育的花岗岩,两口井深分别为3590m和3876m,井底温度在150~170℃之间。1997年对两口井进行了为期4个月的循环测试。此后,3876m的井钻深至5000m,基底岩石温度高达200℃。 澳大利亚在2003年开展了一个有关干热岩利用的项目,项目的地点在库珀盆地,勘查结果显示该盆地的热能储量高达500亿桶油当量(据澳洲Metasource公司网站)。在4500米的深处,干热岩的温度高达270℃。项目的开发商是成立于2000年的Geodynamics有限公司。该公司在2003年9月花了1160万澳元钻了第一口注水井,而且通过注水在花岗岩上生成了一系列永久的连通空隙,在2006年初决定建造首座应用HDR技术的地热发电站,并计划用干热岩替代煤炭、天然气、核电站发电。该公司已钻成两眼4000多米深的干??岩井,于2009年1月,利用这两眼井建成一座1000KW的示范电站。 国外在干热岩地热资源勘查中已成功地采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如在澳大利亚南部用重力异常圈定隐伏花岗闪长岩的分布范围,确定干热岩规模;在日本的Ogachi发电站用反射地震法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勘查地下第三系花岗岩(干热岩),划分了花岗岩的顶界面,确定了断裂位置。 干热岩发电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加州大学实验室研究人员提出的,其基本思想是在高温但无水或无渗透率的热岩体中,通过水力压裂等方法制造出一个人工热储,将地面冷水注人地下深处以获取热能,然后将热导出地面进行发电。30多年来,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德国等先后投入巨资进行研究,干热岩开发利用的理论与技术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美国开发的干热岩已可支持10兆瓦的发电站运行,并在运行过程中只有很小的压力损失,水的流失量仅为注入量的7%。 目前,国际上干热岩发电技术正向第二代过渡,美国、德国、英国和日本等国家都建立了专门研发干热岩发电技术的机构,并投入巨资。 二、国内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我国仅少数科研单位参与了部分干热岩国际合作研究,如在1993年至1995年期间,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和日本中央电力研究所开展合作,在北京房山区进行了干热岩发电的研究试验工作。澳大利亚特里特姆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研究会地热专业委员会洽谈了一个中澳合作的研究干热岩项目,项目组计划在澳方指导下对双方商定的重点工作区藏滇川和闽粤琼地区进行资料收集和分析研究,以确定下一步工作靶区,然后开展可控源大地电磁物探和热物理参数测试等进一步研究,以评价选区的潜力,但该项目最终没有实施。 三、国内现有工作基础 1、资料储备 建国以来,我国多次开展了全国范围内的地质、水文地质、地热地质、石油地质等调查,为干热岩科学开发利用示范基地的选址奠定了基础。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自50年代初期就开始了全国区域地下热水的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50年代末期至60年代对北京小汤山地热田进行了热矿水的调查,完成了“北京小汤山地热田的地热勘察”工作。70年代,李四光教授继石油、地震研究之后,提出开展地热开发研究工作的部署,我所地热研究工作重点转向地热勘察评价工作,先后在天津、广西、湖南、广东、湖北、西藏等地进行地热研究与勘察工作,完成了“京津唐地热资源评价”、“湖南灰汤地热田勘察与地热电站建立”、“湖北三畈地热勘查”等研究工作。在此期间还完成了“河北东部热矿水、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