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农居房防雷装置设计与安装技术参考
PAGE 6
PAGE 20
农居房防雷装置设计与安装技术参考
一、雷电及其危害
雷电是属强对流天气而形成的雷雨云层间或云层与大地间强烈瞬间放电现象。当雷击发生时,会产生强大的雷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瞬变的电磁场和强烈的电磁辐射等综合物理效应的表现形式,是一种严重的气象自然灾害。自然界的雷击分为以下两种:
(1)直击雷:是指雷雨云对大地和建筑物的放电现象。它以强大的冲击电流、炽热的高温、猛烈的冲击波、强烈的电磁辐射损坏放电通道上的建筑物、输电线、室外设备,造成人员伤亡、建(构)筑物及设备损坏。
(2)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辐射(LEMP):雷电感应及雷电电磁脉冲是由于雷雨云之间和雷雨云与大地之间放电时,在放电通道周围产生的电磁感应、雷电电磁脉冲辐射以及雷云电场的静电感应、使建筑物上的金属部件感应出雷电高电压,通过管线进入室内引起放电,损坏电器、微电子设备。
二、雷电的选择性
从减少遭雷电袭击的角度来看,新建房屋的选址应避开“易击雷区”,同时还要避开电力系统的高压输电线路,不宜将房舍建在高压输电线路、高大树木的下面或附近。
A、易遭雷击的地点:
1)、土壤电阻率较小的地方,如有金属矿床的地区、河岸、地下水出口处、湖沼、低洼地区和地下水位高的地方;
2)、山坡与稻田接壤处,山中的平地和山口及风口处;
3)、具有不同电阻率土壤的交界地段。
B、易遭受雷击的建(构)筑物:
1)、高耸突出的建筑物,如水塔、电视塔、高楼等;
2)、排出导电尘埃、废气热气柱的厂房、管道等;
3)、内部有大量金属设备的厂房;
4)、地下水位高或有金属矿床等地区的建(构)筑物;
5)、孤立、突出在旷野的建(构)筑物。
C、同一建(构)筑物易遭受雷击的部位:
1)、平屋面和坡度≤1/10的屋面,檐角、女儿墙和屋檐;
2)、坡屋度>1/10且<1/2的屋面;屋角、屋脊、檐角和屋檐;
3)、坡度>1/2的屋面、屋角、屋脊和檐角;
4)、建(构)筑物屋面突出部位,如烟囱、管道、广告牌等。
三、雷电防护原则和方法
农居房在进行防雷工程设计时,应认真调??地理、地质、土壤、气象、环境条件、雷电活动规律、雷击事故受损原因、系统设备的重要性、发生雷灾后果的严重程度以及被保护物的特点等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相应的综合防护措施。雷电防护分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两部分。
1.外部防护(直击雷防护)
(1)作用:拦截、泄放雷电流。
(2)组成:由接闪器(避雷针、避雷带等)、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掉。
2.内部防护(雷电感应高电压及雷电电磁脉冲辐射)
(1)作用:均衡系统电位,限制雷电过电压幅值。
(2)组成:由均压等电位连接,各种过电压保护器(避雷器)等组成。
(3)技术措施:截流、屏蔽、均压、分流、接地。
原则:整体设计、综合治理、系统实施。
方法:有效拦截、良好屏蔽、均衡连接、合理接地、堵截通道、全面防御。
四、防雷技术依据
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采用最新规范)
2.《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采用最新规范)
3. 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防雷与接地安装》D501-1~4
五、农居房防雷装置的设计与安装
农居房宜按第三类防雷建筑物设计防雷装置,应设计满足防直击雷和防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装置,包括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等电位连接及电涌保护器等。
(一)防直击雷措施
1、接闪器:是利用其高出建(构)筑物的突出部位,把雷电引向自身,接受雷击放电。农村建筑物使用的防雷装置中的接闪器有避雷针和避雷带两种。
一般采用?12mm的圆钢或?20mm焊接钢管制成,避雷针做成长度为0.5米的小针,最长不超过1.0米,其中0.2米弯曲作焊接段,水平间距布置为2.0~3.0米,敷设在屋角、檐角、屋脊和屋檐上。避雷针设置方法见图一。避雷带(网)优先采用圆钢,其直径不小于?12mm。采用扁钢时,其截面积不应小于50mm2(暗敷时不小于80 mm2),厚度不应小于2.5mm。避雷带与避雷针、引下线作良好的连接,避雷带支架每隔1.0米布置,拐角处支架间距为0.5米。屋顶避雷网格线采用?12mm的圆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可暗敷)。已建农居房接闪设施支撑柱的制作方法如图二。
建筑物楼角宜采用以下两种防护措施:避雷带(接闪带)外弧;自楼角末端支撑柱开始将避雷带(接闪带)向外撑开,使避雷带(接闪带)在角部达到外棱,设置方法如图三。
2、引下线:是连接避雷针或避雷带和接地装置的金属导体。应采用圆钢或扁钢制成,优先选用圆钢,其材料应符合以下要求:圆钢直径不小于?12mm,扁钢暗敷时不小于80mm2,厚度不小于2.5mm。引下线设置不应小于2根,(房舍周长小于25米时,可用1根引下线),并应沿建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