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季氏将伐颛臾教师
有效先学 自主探究 积极合作 踊跃展示 总结反思 自我拓展 实验中学导学案
第三课 季氏将伐颛臾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字词和句式。
2.了解孔子的仁政思想。
3.学习孔子以理服人的驳辩艺术。
【教材助读】自学课文,结合相关注释,完成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颛臾( )( ) 社稷( ) 虎兕( ) 柙( ) 椟( )
君子疾夫舍曰( )( ) 相夫子( ) 萧墙( )
2.判断下列句子断句是否正确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无乃尔是过与
②且尔言过矣
③是谁之过与
④则将焉用彼相矣
⑤既来之则安之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
预习反馈(用实物投影仪抽取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教材助读】完成情况进行展示,并请学生进行点评,教师作归纳总结,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适当点拨???错)
1.给加点字注音
颛臾( zhuān )( yú ) 社稷( jì ) 虎兕(sì ) 柙( xiá ) 椟( dú )
君子疾夫舍曰( fú )(shě ) 相夫子(xiàng ) 萧墙( xiāo )
2.判断下列句子断句是否正确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错,也是句中表停顿的语气助词,所以应在也后停顿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对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对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无乃尔是过与: 责备
②且尔言过矣: 错,犯错
③是谁之过与: 过错,过失
④则将焉用彼相矣: 将,岂,表反问语气/焉,疑问代词
⑤既来之则安之: 使……来,使……安定
⑥冉有、季路见于孔子:介词,引出对象,不译
【课堂探究】
学生活动1 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冉有和季路为什么故意将讨伐之事轻描淡写,说成“有事”, 而不说“季氏将伐颛臾”?
伐颛臾是无道之举,不合礼法。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译文:孔子说:“世道清明,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 天子。世道混乱,那么制作礼乐和发令征伐的权力都出自诸侯。出 自诸侯,大约传至十代很少有不失去的;出自大夫,传至五代很 少有不失去的;大夫的家臣操纵了国家的政令,传至三代很少有不失去的。)
学生活动2孔子和冉有、子路之间有几次对话,孔子分别是怎样批驳冉有、季路的?
孔子和冉有、季路之间有三组对话。
第一次对话:孔子义正言辞,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无乃尔过是与)
先王以为东蒙主→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 →不当伐
第二次对话:针对冉有的开脱之词“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对弟子的自我辩解予以反驳。引用古人名言“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用“相”职责类比;以“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设喻,说明冉有、子路即使“不欲”也难辞其咎。
第三次对话:首先从政治品德进行批驳“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然后于批驳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对内创造平等“均”、“安”定的政治局面,使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加强文教德政,使外邦异族归附。即实行礼治,以德服人;接着,指出冉有和子路辅佐季氏,违背了上述治国方略;最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学生活动3孔子在本文中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孔子认为一个国家要达到“无贫”、“无寡”、“无倾”的地步,、只有采取“均”“安”“和”的治国原则,“修文德”则是实现这一原则的具体措施,这充分体现了孔子实行仁政、实行礼治、加强教化、以德服人的政治主张。?
【当堂检测】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过犹不及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是谁之过与
无乃尔是过与
故尝与过宋将军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曹刿请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