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村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用(唐红艳)村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唐红艳)
着力农村中学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
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为了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双双进城务工。父母们背井离乡,孩子们则托付给家里年迈的老人或亲朋照顾。由于家庭教育上或多或少存在缺失,导致农村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即身心素养、文化素养和思想品德素养)严重缺失,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心理素质较差。由于父母常年在外打工,缺失亲情,与父母的沟通极少甚至无法沟通;而负责监护的老人或亲朋又不会或无暇交流。于是很容易就养成了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偏激、意志薄弱、少言寡语或性格刚烈、脾气暴躁、刁蛮任性、敏感多疑等不良心态。一遇上不顺心如意的事很容易走极端,给学校和家庭教育带来诸多难题。
2、学习兴趣缺乏。由于监护人大多年老体衰又都类似于半文盲,既无法辅导孩子???习,又重“养”不重“教”,每天只保证他们吃饱穿暖。缺少家长的有力监管,孩子没有学习动力,缺少自控能力,很难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对学习毫无兴趣,不想学,不愿学,成绩自然很不理想。时间一长,厌学情绪就滋生了。
3、感恩意识匮乏。因为从小被娇惯宠爱,一些学生视祖辈父辈及师长的关爱付出为理所当然,不懂感恩回报并将逆反进行到底。一点小愿望小要求没被满足或因犯错被批评教育,就觉得自己被歧视被遗弃从而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有的甚至将自己的错误归咎到在外辛苦谋生的父母身上。
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缺失,孩子的身心发展、文化素养,尤其是思想品德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如果不解决和处理好这些问题,势必造成这部分孩子的发展不良,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甚至造成这种社会问题。如何弥补这些孩子情感上的饥渴,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探索实践。
近年来,包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在内的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对学生的核心素养予以界定,并致力于推行体现这些素养的课程。在我国,学校拥有越来越多的课程自主权,社会也希望每所学校能够提供培养学生核心能力同时又具有自己个性的课程,以适应不同类型群体的需求。
然而大多数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建设,没有进行学生需求的前期调查,不注重学生需求。很多课程的开设也没有考虑教师的基本状况与培训措施,只是为设计而设计,不注重教师力量的整合,只是散点分布,一厢情愿地要求教师做什么。
据研究,学校提供体现核心素养和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课程能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校已尝试根据学生需求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取得了一定成效,学生的核心素养有了一定的提升。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本课题围绕通过开发和应用校本课程,以提升农村中学生的核心素养,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
个体学生核心素养缺失的研究。
“人与工具、人与自己、人与社会”是人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可培养、可塑造、可维持的,并且可以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的。同时,核心素养是对于每一个个体和整个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的重要素养。这些素养必须是关乎每一个人能否适应现在以及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并与终身学习密切相关的素养。
课程标准是从具体学科出发,按照学科教学规律规定了关于教育过程应该满足的标准,解决的是“如何教”的教育问题;学生核心素养是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出发,体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按照学生发展规律规定了一定教育经历后其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解决的是“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教育问题,是对教育目标的另一种诠释。基于这样的目的,学生的核心素养应该是涉及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能力的要求,是个体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促进终身学习、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保障。
开发校本课程体系。
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是满足学生的需要。以国家课程为根,校本课程为枝。核心课程终身学习化,素养课程职业兴趣化,特需课程张扬个性化。
英国哲学家怀特海(A.N.Whitehead ) “抛开了教科书和听课的笔记,忘记了为考试所牢记的所有的一切,剩下的东西才是最有价值的,才能真正被称之为是教育的。”
在国家新课程理念的指引下,结合我校的实际,以学生为本,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体系。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门类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课程开发是一个综合性平台,凝聚了有为教师的智慧与情怀,展示了学生的活力与特长,为师生提供“发现”的机会。以学生的视角发现和再造课程,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进行系统规划,点线面结合,在创新发展上做文章。彰显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既有实践能力,又有创新精神,更具人文情怀的全方面人才。
生活即课程,课程即创造,课程来源于学生的成长和发现。以学校、社区、家庭为实施背景,注重校内外课程的和谐、互补和整合;强调课程的内涵是师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注重课程实施过程中课程本身的价值;强调教师、学生、教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