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论王维竹里馆---从王士祯神韵说理论赏析.doc
PAGE
PAGE 9
試論王維竹里館
從王士禎神韻說理論賞析
一、前言
王維的詩歌作品,與其生活、思想變化過程有相當大的關係,早期作品有關於邊塞游俠的詩篇,亦不乏應制、奉和之作,然其一生代表作還在自然山水詩。盛唐殷墦《河嶽英靈集》評王維曰:「詞秀調雅,意新理愜。在泉為珠,著壁成繪,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殷璠《河嶽英靈集》卷上。傅璇琮、李時珍《河嶽英靈集研究》(北京,中華書局,1992)頁146。
已指出摩詰詩句清新秀麗之美;晚唐司空圖〈與王駕評詩書〉讚譽其:「趣味澄敻,若清沇之貫達。」見《中國文學批評資料彙編--隋唐五代編》羅聯添編(台北,成文出版社,1979)頁252。
強調王詩的自然沖淡、澄澹精緻;南宋嚴羽《滄浪詩話》的「興趣說」與妙悟,也極欣賞王維的詩歌。至清王士禎倡「神韻說」,無論是編選詩歌選集《唐賢三昧集》,或是論詩絕句〈仿元遺山論詩絕句〉,甚至是詩話評論,都極為推崇王維的詩歌。
王維詩作「精煉而不雕飾,明淨而不淺露,自然而不拙直」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下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新二版)頁486。
的特色,和士禎「以清新俊逸之才,範山模水,批風抹月,倡天下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見《四庫全書總目.精華提要錄》
的創作、欣賞論點一致,加上王士禎「神韻說」既融合歷代詩評家的意見和個人見解,又對當時及後代有很大的影響,所以本文擬先整理神韻說的內涵,建立一理論體系,藉由此架構進而深入賞析王維〈竹里館〉一詩。
二、王士禎「神韻說」
王士禎「神韻說」是當時著名的詩論,《四庫全書總目.精華提要錄》:「士禎等以清新俊逸之才,...倡天下以『不著一字,盡得風流』之說,天下遂翕然應之。」同4
由於王士禎在清朝聲望、地位均高,所以當他標舉神韻作為詩歌欣賞創作的極致時,自然天下人都「翕然應之」。不過王士禎對神韻一詞的涵義並沒有下一嚴格定義或界說,也缺乏一套完整嚴密理論體系,因此有許多學者著文討論漁洋詩論,提出個人見解看法。???真切掌握王士禎的「神韻說」涵義,惟有從其汗牛充棟的作品或選集中的詩論仔細篩選、爬梳,因此本節擬以張宗柟纂輯王士禎論詩之言的《帶經堂詩話》為主,參考吳宏一吳宏一《清代詩學初探》(台北,牧童,1977)頁180-188。
、黃景進黃景進《王漁洋詩論之研究》(台北,古史哲,1980)及<王漁洋「神韻說」重探>收在第一屆國際清代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及大陸、日本大陸學者: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下冊(上海,商務印書館,1984再版)頁538-560;王運熙、顧易生合編《中國文學批評史》下冊(台北,五南,2000第二版)頁898-913;黃保真、成復旺、蔡鍾翔合著《中國文學理論史.明清鴉片戰爭前時期》(台北,洪葉文化事業,1994)頁。日本學者:青木正兒著,陳淑女譯《清代文學評論史》(台北,開明,1969)頁47-68。
等學者的研究與闡釋為輔,試圖整理神韻說的理論架構。
關於「神韻」一詞,歷來諸位學者看法不盡相同,試采王士禎說法以究其義:
汾陽孔文谷云:「詩以達性,然須清遠為尚。薛西原論詩,獨取謝康樂、王摩詰、孟
浩然、韋應物,言:『白雲抱幽石,綠篠媚清漣』,清也;『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為傳』
遠也;『何必絲與竹,山水有清音』、『景昃鳴禽集,水木湛清華』,清遠兼之也。總其
妙在神韻矣。」「神韻」二字,予向論詩,首為學人拈出不知先見於此。《池北偶談》,見《帶經堂詩話》卷三(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頁73。
孔文谷強調詩作以清遠為高,但是何謂清遠呢?孔文谷只舉謝、王、孟、韋的詩句為例,
並未詳加說明,最後又作總結言「總其妙在神韻矣」,將「神韻」與「清遠」並舉,不但未解釋「清遠」何所指?又再拈出「神韻」一詞,更令人摸不著頭緒。王士禎引用孔文谷的話,同時將自己的「神韻說」與孔文谷的「神韻」相結合,可見王士禎頗贊成薛、孔詩論以清遠為尚的說法,同時對「神韻」一詞的界說也學薛、孔,以詩句所蘊含的意境來解釋神韻,而不明白確切指稱其意義,所以我們必須藉由漁洋論詩、論畫的話語,爬梳其理論體系。
(一)「傳神」與「餘韻」結合──提倡清遠之境
「神韻」最早出在南朝對人物品評上,《宋書.王敬弘傳》:「敬弘神韻沖簡,識寓標峻。」
後以評畫,《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畫人,或數年不點睛。人問其故,顧曰:『四體妍蚩,本無於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睹之中。』」顧愷之認為人物畫之妙不在於形貌四體,而是在「阿睹之中」,強調畫作的形似逼真處在「傳神」。南齊謝赫《古畫品錄》評論顧駿之的畫云:「神韻氣力,不逮前賢;精緻謹細,有過往哲。」將「神韻氣力」與「精緻謹細」對舉,前者指傳神,而後者指形貌,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新22J01 工程做法参考图集.docx VIP
- 2023~2024学年广东广州荔湾区广州市荔湾区真光实验学校初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中药泡洗技术.pptx VIP
- 2025班干部班委竞选PPT模版(优质ppt).pptx VIP
- 好书推荐高尔基《童年》阅读指导经验分享PPT课件.pptx VIP
- 赶走小怪兽幼儿园中班韵律讲课PPT课件.ppt VIP
- 《CBT425-2011-低压粗油滤器》.pdf VIP
- 新22J06 楼梯 参考图集.docx VIP
- DB4401T 66-2020 地下管线探测技术规程.docx VIP
- 新22J11 轻质内隔墙参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