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文献综述.doc

PAGE  PAGE 8 旅游产业融合研究文献综述   摘 要: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产业发展的一种新形式,也是中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文章对前人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评述,发现旅游产业融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提出可以加强其基础理论、研究内容的广度以及深度的研究,以便发挥其对中国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综述   一、引言   国内外学界对于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 是在产业融合的视域下展开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经济、信息、技术等领域,对旅游产业融合这一术语并未作明确界定。国外关于产业融合思想的研究最早源于Rosenberg (1963)[1]对美国机械工具业演化的研究。日本植草益(1988)[2]认为,产业融合是为了减少各个行业之间存在的行业壁垒,进行技术革新并放宽行业之间的限???,同时加强各行业之间的竞合关系,使得不同产业或市场的产品,在技术创新的驱使下具有相互替代关系,并产生竞争关系的一种现象。Greenstein等(1997)[3]认为产业融合是产业边界逐渐收缩或消失以适应产业增长而发生的一种经济现象。Lind(2005)[4]将产业融合的概念由信息通讯业产业延伸到更广泛的产业领域,认为融合无处不在,是产业进入壁垒的消除,汇合了分离的市场。Hacklin等(2009)[5]指出,技术之间的融合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视为新兴趋势。中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促使其转型升级,因此出现了旅游产业融合的诸多新兴业态。可以说,旅游产业融合是在中国旅游快速发展中创造的词汇,有一定的中国特色。   二、国内对旅游产业融合的研究   (一)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概念定义研究   颜林柯(2006)[6]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是通过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形式,对原有产业进行优化升级,形成新的产业业态的过程。杨颖(2008)[7]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的跨界融合,融合完成之后的产业功能更多,与原有的旅游产业是一种既替代又互补的关系。徐虹(2008)[8]从系统论的方向出发,指出旅游产业融合的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中各类要素与其他产业要素间便于竞争与合作,从而产生一个新型产业的过程。陆晓清(2009) [9]认为旅游产业融合是由于技术融合发生在产业边界和交叉处,使产业边界模糊化,逐步形成新型产业形态的现象或过程。   (二)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机制研究   庄清娥(2008)[10]认为会展业与旅游业自身快速发展的需要促使了会展旅游这一新型产业形态的出现。董桂玲(2009)[11]从产业融合理论出发,分析了动漫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融合的动力机制。张海燕、王忠云(2010)[12]界定了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边界,并构建了两大产业的互动融合机制。李文秀等(2012)[13]在深入分析了文化艺术产业与旅游业融合过程的基础上,认为两大产业的融合存在旅游产业艺术化、文化艺术产业旅游化和文化艺术节会式的发展模式。杨永超(2013)[14]指出文化消费成为其产业融合的一个重要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主要来源于市场基础、文化经济和产业经济这三个方面。方旭(2013)[15]分析了咸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建立旅游和文化融合发展机制。罗政军(2014)[16]归纳并分析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四种模式,即以文化驱动旅游融合模式、产业园区融合模式、旅游演艺文化融合模式和节庆会展融合模式。张满林,朱新杰(2013)[17]以辽宁乡村旅游和体育旅游的融合为例,提出通过重组融合、嵌入式融合和互动融合等模式的发展,将形成多种乡村体育旅游业态。周霄(2015)[18]基于全价值链角度,探讨了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三种模式,即价值依附型、价值集成型和价值联接型,并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三)关于旅游产业融合的个体案例研究   朱华(2010)[19]运用产业融合理论分析了成都市会展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成都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杨艳华(2012)[20]指出河南省只有充分挖掘、利用文化旅游资源,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才能实现旅游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王振如(2009)[21]以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都市农业和生态旅游融合模式为例,提出北京市可以依据资源基础开发多景区、多区域、多类型的融合产业。孙杰(2012)[22]分析了赤峰市旅游产业融合背景下农业旅游的发展情况,进一步提出了赤峰发展农业旅游的对策。杨春光(2012)[23]在分析宁夏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提出其与文化产业融合是该地区两种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张白平等(2013)[24]以贵州黄果树景区为例,对景区农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思路进行的研究。陈太政等(2013)[2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