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山西蔬菜品种的变迁及成因研究.doc
PAGE
PAGE 17
明清山西蔬菜品种的变迁及成因研究
摘要:指出了山西在明清时期,随着境内人员流动的加强,栽培技术的提高以及国外蔬菜品种的传入,到清末时山西民众的食用蔬菜显着增多。笔者通过对山西地方志进对整理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山西蔬菜品种的变化不仅表现在数量上增多还表现在区域分布上的扩散,分析了明清山西蔬菜品种变化的原因,最后说明了明清山西蔬菜品种变化给当地人们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品种数量;增加;原因
中图分类号:S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6
1 引言
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在明清时期,山西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蔬菜业亦开始商品化生产。但关于明清山西蔬菜发展情况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某些作物的传播时间与途径的考证上,对蔬菜品种的历史变迁阐述很少,这些研究的缺少对一些民俗、经济文化的发展造成误差。因此对山西蔬菜品种变化发展做系统梳理是很有必要的。
2 明清山西蔬菜品种数量上的变化
2.1 原有蔬菜种类品种增加
在明朝,瓜类在山西民众的食用蔬菜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地方志中都有多种瓜类的蔬菜。但根据地方志记载,此时瓜类的品种,少的地方仅有两三种多的有七八种,远没有达到后来的十几种那么多。在清朝,随着人口流动加强,栽培育种技术的提高,以及南瓜等新品种被引进山西。到清朝末年为止,瓜属类品种发展成为一个最大的蔬菜类型,以至地方志在记载物产时就有独立的瓜属一类。
到清末,地方志中关于瓜的种类记载有:黄瓜(青白二种)、冬瓜、西瓜、南瓜(有数种)、北瓜、菜瓜、丝瓜、金瓜、葫芦、瓠、 甜瓜(有数种)。道光霍州志记载瓜的种类和食用方法,“瓜,凡十种。王瓜,月令王瓜生是也,今通作黄瓜,可生食,亦作?{;西瓜有黑皮黄瓤,绛子者有绿皮红瓤,黑子者有绿皮红瓤,红子者味皆甘美出榆次者尤良;香瓜亦名甜瓜,菜瓜亦名苦瓜,可?{,可酱;冬瓜可羹,可密;南瓜味面而腻可和饭煮之,交城有重至百余?b者;丝瓜又名一罗,老则瓤??如纲,可涤器。瓠即甘瓠;江南名扁蒲瓜又名蒲瓜,有甘苦二种。葫芦亦瓠类也,其苦者不可食,可系以济”①。
与瓜类一样品种增多的有根菜类蔬菜。根菜类蔬菜包括萝卜、芜菁、根?J菜和芥菜等,它们以肥大的肉质根供人们食用。根菜类蔬菜的变化以萝卜和芥菜种类增多最为显着。在明朝和清初,萝卜在山西地方志中的记载仅提及萝卜和胡萝卜。如:万历猗氏仅记载“萝卜(黄白二种)”②;嘉靖《太原县志》记载“萝卜和胡萝卜”③。到清朝康熙以后,萝卜的品种记载显着增多,康熙《平阳府志》记载有:“萝卜,凡三种,根白茎赤,茎根俱赤,细长而脆;胡萝卜,有黄赤二种”;④乾隆《蒲县志》记载:“萝卜,有数种,味温,主下气制面毒;胡萝卜,黄赤二种,曰华子,曰味甘平,主下气调利肠胃;水萝卜,形白而细长根叶俱淡脆无辛辣气,生食”⑤。所以,萝卜品种的丰富在山西明清蔬菜发展中是不容忽视的。
除此,根菜类蔬菜中的芥菜品种的增加亦十分迅速。在明朝地方志中的蔬属记载中仅万历《浑源州志》一处物产有黑白芥两种⑥,其余的记载都为“芥”或“白芥”,而在清康熙以后的地方志中关于芥品种记载明显增多。康熙《平阳府志》物产记载“ 芥菜,种类颇多土产惟花芥一种”⑦;雍正十七年(1773)《朔平府志》记载“芥菜,种类颇多,取其子为末”;乾隆《赵城县志》中记载的芥菜种类有:青芥、紫芥、白芥、胡芥、蜀芥、南芥⑧;道光《霍州志》记载“芥菜,有青芥、紫芥、白芥、胡芥、蜀芥、南芥各名”⑨;光绪七年(1881)《清源乡志》“芥,夏秋二种”⑩;光绪《寿阳县志》记载“芥,有大小二种。大者,季夏种之,叶根俱可食;小者,春种之,叶可食。子可压油食,而根则较细渐老而渐木矣,不可食”B11,可见,对不同品种的芥菜食用方法也是有很大差别的,且芥菜由黑白芥发展为各种芥的趋势。
综上所述,在山西蔬菜品种变化发展的历史中,以瓜类和以萝卜和芥为代表的根菜类蔬菜品种的增加在清朝是比较显著的,这些蔬菜的增加大大丰富了民众的饮食生活。
2.2 新蔬菜种类出现
2.2.1 薯芋类的种类不断丰富
笔者通过对资料的整理,发现山西在明清时期,增加的薯芋类蔬菜有:姜、马铃薯、山药和甘薯。
马铃薯和甘薯原产于美洲,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明清时期被引进中国,后传入山西。马铃薯和甘薯的传入对山西社会人口发展产生很大影响。
而关于马铃薯在山西何时传播目前争议比较大,不过对回子山药和圆山药都是马铃薯的看法基本一致。道光十年(1830)《大同县志》记载“白薯,其大如拳,俗名回子山药”①;同治十一年(1872)《河曲县志》关于山药的记载是有长圆二种;光绪末年(1908)《崞县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