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渎:姑苏人家.doc
PAGE
PAGE 6
木渎:姑苏人家
苏州西南大约十多公里处的太湖之滨,有一座木渎镇, 它不仅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500多年,而且风光旖旎,人杰地灵,自然与人文胜迹交相辉映,处处彰显着吴越文化独有的韵致。关于它名字的由来,还有一段历史故事,据传春秋末年时,吴王夫差为博得绝代佳丽西施的欢心,在当地灵岩山上大兴土木修建“馆娃宫”,大量名贵木材从各地源源不断运送而来,以至于堵塞了山下河流港渎,造成“木塞于渎”的局面,木渎镇因此得名。史书记载,清朝乾隆皇帝六次下江南巡视,六次驻跸木渎,小镇的美丽由此可见一斑。
风光秀丽的香溪,承载着一段西施的传说
来到古镇入口,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牌坊,上书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瑞门入胜”,民间称这座牌坊为吉祥门,寓意着迈过它就等于掀开了千年古镇神秘的面纱。
迈过石牌坊走进木渎镇,一股“小桥流水,江南人家”的灵秀气息扑面而来。镇中一条名曰香溪的小河静静的流淌着,穿城而过,河两岸栽满高矮不一的树木,棵棵蓊郁苍翠,彰显着勃勃生机,其中一些翠柳,低垂的枝叶紧挨波光粼粼的河面,仿佛一个个身披碧纱裙的少女正在菱花镜前梳妆打扮,那映在水面的倒影,影影绰绰,美感十足。这条小河因何叫香溪,小镇中流传着一段浪漫的传说――春秋吴越争霸期间,居于此地的美女西施经常在侍女们陪伴下到溪边梳洗妆容,洗落的香粉胭脂点点滴滴流进小溪里,久而久之,溪水便散发出淡淡幽香,于是这条原本无名的小河便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香溪。
沿香溪岸边漫步前行,只见不宽的河面上,相隔不远就有一座连接两岸的石拱桥,虽然每一座造型不同,但建造的都很精美,颇具有艺术感,不少桥的外侧还藤萝缠绕,裹满绿植,将小桥打扮的绿意盎然。河中不时有身穿蓝印花布衣的女子摇着木舟驶过,她们边摇边低声哼唱着江南小调:“太湖美,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声声吴侬软语轻柔悦耳,娓娓动听。静卧的小桥,轻行的小舟,这一动一静融汇在一起,极富画面感,远远望去就像一幅大写意的山水画。
香溪边除了繁茂的树木外,还栽种着各色鲜花,一团团一簇簇,色彩斑斓,娇艳多姿,那花儿,红的,红的火热夺目,如燃烧的烈焰浪漫奔放;白的,白的无瑕,如纯净的冰雪一尘不染……每当微风吹来,花儿们便摇动起身姿,竞吐芬芳,那弥漫在空气中的花香,侵入鼻孔时,我仿佛闻到了2500年前香溪中的胭脂香。
香溪一侧有一条木质长廊,长近180米,青瓦盖顶,青石铺地,朱红雕花的木栏,光亮的石板长凳,古色古香。很多游客走累了,便来到这先人精心打造的长廊中,坐在已被历史老人抚摸的光滑石凳上,身依木栏,静静地看着潺潺流淌的溪水,听着驻足长廊飞檐上小燕子们叽叽喳喳的鸣叫声,缓解着疲劳。
古韵悠悠的老街,充满江南水乡风情
与众多依水而建的江南城镇一样,木渎镇也是依水打造,镇中的街巷、房屋都环绕香溪周边,其中最繁华的老街,即与香溪平行,溪曲街曲,溪弯街弯,曲曲弯弯延伸开去。老街上的道路保持着古时青石铺就的原貌,一块块被岁月打磨的凸凹不平的石板,默默折射着小镇悠久的历史,每当有穿着皮鞋的男女从上面走过,青石在鞋跟敲打下便会发出清脆的叮当声,听起来就像一曲节奏明快的打击乐,别有一番韵味。
老街两旁的房屋,基本都是有把年纪的老建筑,不过保存的均比较好。这些老建筑,粉墙黛瓦、屋屋相连、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排列着,充分体现着苏派建筑低层高密度,造型简洁轻巧虚实结合,色彩淡雅临河贴水,空间柔和富有美感的风格,将“前街后河、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风情展示的淋漓尽致。
老街上商铺、饭店林立,一家挨着一家,大多以经营苏绣制品和江南特色小吃为主。每家商铺中琳琅满目的苏绣制品,虽然题材不同,规格不一,花色各异,但件件透着浓郁的姑苏之风,制品中不乏出自苏绣名家之手的精品。这些苏绣是女士们的最爱,各家商铺间,上至银发飘飘的老妪,下到年轻貌美的姑娘,穿梭往来,看到自己心仪的制品大都会立即解囊拿下,即便最不舍得花钱的也会左挑右选,买上几条苏绣手帕。临近中午时分,老街上飘起“蜜汁豆腐干”、“鱼味春卷”等当地特色小吃的味道,那扑鼻的香气极具诱惑力,很多人在临街小吃店前停下脚步,买上一份自己喜爱的小吃,边走边吃无拘无束的过着嘴瘾。
如今,古朴的老街、现代的繁华,二者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它们融合的是那样自然、那样完美,既不失悠悠古韵,又与时俱进,历史的脚步就这样携古带今继续向前。
精致俊美的园林,巧夺天工流韵百年
紧邻太湖,坐落在灵岩、天平、七子等吴中名山环抱之中的木渎镇,山美水丰,与喧嚣的苏州市区近,又有一定距离,因而堪称闹中取静之地,宜居之所,或许正是这美丽山水灵秀之气的孕育,小镇自古以来人才辈出,从北宋至清末共考出27位举人,20位进士,如范仲淹、冯桂芬、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