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歌特性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北民歌特性析.doc

PAGE  PAGE 19 湖北民歌特性析   摘要:文章从“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辩证关系入手,沿着我国旋律构成的民族性、调式调性的特殊性、节奏腔式的戏剧性和结构的多样性等四个方面,剖析了湖北民歌对于人物性格、思想情感和地方风味的细腻、形象而独特的表现。   关键词:湖北民歌;三音列;三原色;扬调;屈调   “民歌”是群众自己创作、创作自己、自己表演、自己欣赏、自己传播的“五自”歌曲。是直接倾吐群众的甜酸苦辣,富于民族性与地方色彩的歌曲,自然也是群众最钟爱的歌曲。   《毛诗序》日:“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两千多年前诗歌王国的先贤就已明言:“歌”出自于“心”,出自于“情动”。今天研究传统音乐特征就不能离开人们的“心态”。而心态又受制于人们繁衍生息的地态。一定的地态――客观环境――制约着人们一定的心态――主观能动;一定的心态制约着人们一定的史态;创造出一定的语态;形成一定的乐态。不言而喻,“地态”、“心态”、“史态”、“语态”、“乐态”等“五态”。是互为因果、彼此不可分割的辩证关系。自然成了研究我国民间音乐的必经程序。其中的“乐态”则是对音乐本体研究的主攻方面。宜须沿着我国旋律构成的民族性、调式调性的特殊性、节奏腔式的戏剧性、和结构的多样性等四个方面(简称“四径”)逐一剖析,方能“淘出金沙”。不入其内,焉知其究!   一、先理“五态”   湖北处于汉族的中心地区。北边是北方的豫陕,南邻是南方的湘赣,西靠西部的川渝,东邻东部的安徽。四周邻居都东西南北分明。唯独湖北“多可”:广东同胞说湖北人是北方同志,河南老乡谓湖北同志是南方人。哈哈!湖北这方“中心宝地”,既是“北方”,又是“南方”;既没有北方的寒冷、风沙和干燥,也没有南方的炎热、台风和潮湿。西有雄伟的大巴山、巫山和神农架宝地,东北有连绵省界的大别山,东南有幕阜山为屏障。长江横贯东西,汉水直达豫陕。“九省通衢”,交通四达。中南部毗邻洞庭湖,是湖北的鱼米之乡,丰收年景,“黄狗子都不吃锅巴粥”;鄂北中部则是一展平原的粮仓。善哉!湖北处于南北交界的中部,气候温和、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景秀人纯。是一方鹤立鸡群的风水宝地。   (一)地态制约心态,心态创造史态   湖北属古楚国,在楚国这方土地上繁衍生息的芸芸众生,既有北方人的粗犷、豪爽和耿直。又有南方人的细腻、委婉与柔情。特定的地理环境,特殊的劳动生产,制约着人们的常年生活,铸造了人们安居乐业,自强不息的秉性。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楚国800年兴衰历史的影片。第一集说:3600多年前,楚人在商朝军队驱逐下被迫离开中原,向南迁徙。几百年间楚人在黑暗中苦苦等待重回中原。商被灭后。楚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是在周王朝的傲慢和冷漠下,北归无望。楚国国君熊渠以封子为王的惊人之举,发出一个石破天惊的信号,楚国要使天下刮目相看!对于3000年前创造了辉煌历史的楚国,今人知之甚少。他一度是世界第一大国,中国历史上第一段长城、第一个县、第一支毛笔,都出现在楚国大地。它不仅是华夏大地上文化最灿烂辉煌的诸侯国,也曾经是全世界文明的最高峰。然而,秦始皇焚书坑儒。使楚文化长期沉埋于地下。关于这个伟大王国800年的历史,和它创造的种种文化成果,渐渐被人们遗忘了,楚国的历史也被风干成了《春秋》中的寥寥数语。幸运的是,从上世纪20年代起,不断出土了楚国的文物,逐渐让人们发现了楚国强大的真实史况。湖北大冶的铜绿山,就曾是楚王充分利用其丰富的铜矿资源,使楚国强兵富国,雄霸一方的极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湖北这方楚地上的臣民,原来是由中原南迁的同胞和本地人群组成的大家庭。   (二)多彩的语态   各方语音,直接关系到民间音乐的旋律。南北集聚的芸芸众生,从劳动生产,生活习俗,人群秉性,语言属性等人文状况,呈现出几个大小不等的语言属区:   1.汉水中上游两岸的鄂西北,东至大别山西端,属鄂西北的“中原官话区”;   2.大别山西南麓直至湖北境内的长江东段,属“楚方言区”;   3.幕阜山东北到鄂东南的长江南岸。属“赣方言区”;   4.汉水下游的江汉平原直至鄂西南的清江流域,属“西南官话区”。兹将湖北几个区不同的语音声调与普通话对照于下(见表1):   表内鄂东南的赣语比较特别;它与楚语均为阴、阳、上、阴去、阳去、入六声。其他大都属阴阳上去四声的官话区。但都各具自身的特色:   普通话是阴平高平,阳平中升,上声低降升,去声高降;西南官话大体是阴平高平,阳平低升,上声向下,去声向上,后二者与普通话相反;中原官话更特别,阴平中升,阳平高降,上声高,去声低。全与普通话相反进行;紧靠大别山西南麓地区的楚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