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也好.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你好我也好.doc

頁 PAGE29 / NUMPAGES29 你好我也好—人際互動團體 團體計畫書 一、團體名稱:你好我也好─人際互動團體 二、團體目標:在活動中趣味學習自我概念、同理心以及人際溝通主題。 三、團體性質:結構式、固定成員之封閉式成長團體。 四、領導者及訓練背景: (一) 黃伯瑋 在研究所曾修習以下各領域課程:「諮商與心理治療」領域包含諮商與心理治療理論專題、團體心理治療專題、兒童遊戲治療專題、諮商與心理治療實務專題;「心理衛生」與「心理學」領域包含心理病理總論、心理衡鑑專題、社會心理學專題、人格心理學專題、本土心理學專題;「研究方法」領域包含高等心理統計學專題、研究方法論。 (二) 文雯 心理諮商中心社工。 五、計畫對象:竹北國小五、六年級生,共8-10人。 六、活動地點:竹北國小團體諮商室。 七、活動時間: 每週一中午12:30-13:20(約50分鐘) 3月28日(一)、4月11日(一)、4月18日(一)、4月25日(一) 、5月02日(一)、5月09日(一)、5月16日(一)、五月23日(一),共8週, 八、理論基礎: (一) 成員之行為特徵與需要(基本理論): 青春期實為人生發展階段中的過渡期,不僅要面對生理、心理的驟變,更是要適應以家庭為生活重心,逐漸轉移至以課業及同儕為重心的生活型態,大多數的青少年對自己這樣的現況是感到矛盾及不知所措的,所以極需要有認同及歸屬的團體,因此人際關係對他們而言,相對變得非常重要。要渡過這段期間並不容易且是需要時間的,隨這年齡的增長,他們與父母相處的時間逐漸減少,與朋友相處的時間卻越來越多,因此在此階段的要務應該是更積極的協助他們面對複雜的人際關係,學習選擇,以發展良好的社交能力。(王玟琳,民87) 根據Erikson的心理社會論,在人類發展的八個階段中,此次團體成員是屬於青春期階段,青春期階段的特徵是:1.能界定自己,知道人生的意義與方向,自我要能辨識自己與認定自我;2.自我不了解,迷失人生方向,不能承擔角色任務即發生混亂。此時期的發展重點為:青少年需要獲得自我的獨特感,並學習獲得社會中有意義的角色與地位。而青少年在此時期的心理社會危機,則是認定對角色混亂,如果個人對自己的了解深刻,知悉個人應扮演的角色,並知道人生的意義與方向,將有助於個人價值體系的形成,使個人的生活哲學得以建立,並使人生具有目標與方向,不致於迷失或展生混淆。 因此,在青少年輔導上,協助青少年順利度過青少年的認定危機是重要的,而社會文化因素或環境條件會影響青少年的發展。青少年階段最明顯的轉變之一,即是同儕的影響力大增,青少年是否能與同儕建立密切的友誼,對促進其社會能力的充分發展極為重要。根據Rice (1984)的論點,青少年在社會發展上有著下列六項任務: 1、與人建立關懷、有意義與滿意的關係。 2、與不同背景、經驗及思想觀念的人交朋友,以擴展兒童期的友誼層面。 3、在社會團體中尋找接納、隸屬、認同與地位。 4、將兒童期的同性興趣與玩伴轉向異性的關懷與情誼。 5、學習與異性交往的方法與技巧,以促進個人與社會發展,並有益於未來擇偶與婚姻的成功。 6、尋求表現被接受的男性或女性性別角色,並學習適性行為。 由上可知,同儕對青少年而言有不可忽視的影響,有了同儕的友誼為基礎,青少年在個人興趣與活動上就能獲得共同分享的對象,當個人遭遇問題也能獲得協助解決,或在情緒上得到支持。整體而言,同儕友誼具有下列的功能: 1、分享共同的興趣; 2、分享新的人生感受; 3、共同解決生活問題; 4、共享隱私與秘密; 5、相互幫助與扶持; 6、協助解決人際衝突; 7、減低個人身心改變所帶來的不安全感與焦慮; 8、重新界定自己與獲得力量; 9、能更順利的進入成人社會; 10、避免心理上的孤單與寂寞。 因此,同儕情誼對青少年的發展極其必要。 基於以上的理論,同儕情誼對青少年的發展十分重要,因此選定「人際關係」作為主題,希望能幫助青少年先充分認識自己的行為及人際特質,並探究和他人互動時,自己所表現出來的溝通型態,同時也幫助青少年學習表達自己的情感和訊息,有效解決人際問題、增長更好的人際關係,及促進個體的發展。 (二) 協助之方法與策略(活動設計理論) 本活動設計理論,主要由平常生活中的口語表達及非語言訊息中,觀察他人與自己的溝通模式,在更深入地,由自我的覺察,改變既有的不適當的人際互動模式,學習較適當溝通技巧,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在訊息處理理論中所謂人際溝通(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是指某一個人懷著生產某種效用的意圖,將訊息傳遞給另一個人的過程。只要人與人之間有互動,溝通的過程就會存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