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类氟橡胶技术26类氟橡胶技术.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6类氟橡胶技术26类氟橡胶技术

檱檱檱檱檱 檱 檱檱檱檱檱 檱 殗 殗 殗 殗 讲 座 ——————————————— 作者简介: 刘伯南( 1942 - ) ,男,1966 年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长期从事氟橡 胶、氟聚合物品种研制和产业化技术开发工作,在品种开发、质量改进、工艺创新诸多领域颇有建树。 26 类氟橡胶技术 刘伯南 1 氟橡胶的定义 日常生活中常见使用的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 胶。天然胶产自橡胶树的皮层乳管,经割胶、收集、 干燥处理加工硫化后成为制品; 合成胶多为石油裂 解得到的烯烃,经化学合成而制得。如异戊二烯橡 胶、丁苯橡胶、丁腈橡胶、乙丙橡胶、丙烯酸酯橡胶、 氯丁橡胶等等,经以一定的硫化配方进行混炼、定型 硫化而制得橡胶制品。氟橡胶( fluororubber) 是指主 链或侧链的碳原子上含有氟原子的一种合成高分子 弹性体。氟原子的引入,赋予氟橡胶优异的耐热性、 抗氧化性、耐油性、耐腐蚀性和耐大气老化性,使其 在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汽车、化工、轻工、冶金、机 械、石油开采、造船、环境保护等部门有着无可替代 的应用。目前产量最高、应用领域最广的是偏氟乙 烯、六氟丙烯的二元共聚弹性体或再加入四氟乙烯 的三元共聚弹性体,统称 26 类氟橡胶。本讲座主要 就 26 类氟橡胶的相关技术进行阐述。 2 氟橡胶的诞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为制造高速飞行的喷 气式飞机,相应开发了气体涡轮发动机制造技术,这 就要求与发动机相配套的橡胶配件要在更高温度下 耐润滑油和燃料油的侵蚀,而原先使用的氯丁橡胶、 丁腈橡胶和硅橡胶因经受不了 200 ~ 300 ℃的高温, 急需研制耐此高温同时耐润滑油、燃料油的弹性体。 当时美国根据 20 世纪 40 年代成功开发含氟聚 合物 Teflon( 聚四氟乙烯) 和 Kel - F ( 聚三氟氯乙 烯) 的经验,发现聚合物碳原子上的氢原子被氟原 子取代后,聚合物获得了突出的化学惰性、抗氧化性 和热稳定性,决定据此进行含氟弹性体的探索。先 由美国空军试验室和 3M 公司联合研制了含氟聚丙 烯酸脂 1F 4 和 2F 4 ,但物理机械性能较差,此后美国 陆军军需研究和发展部 M. W. Kellogg ( 后并入 3M 公司) 以及 Wright 空军发展中心材料实验室等共同 开发了 Kel - F 弹性体( VDF 和 CTFE 共聚物,中国 开发的此胶种代号为 1 号胶,也称 F23 氟橡胶) ,其 物理机械性能、耐热性( 220 ℃ ) 、耐燃料油、润滑油 及硝酸等的侵蚀性很好,只是耐极性溶剂和双脂类 合成油较差。 1956 年,美国杜邦( DuPont) 公司率先以偏氟乙 烯、六氟丙烯为原料商业化生产“维通”( Viton) 牌号 的 A 氟橡胶( Viton A) 。次年美国 3M 公司也以同 样原料生产出牌号为 Kel - F 2140 氟橡胶。这二家 公司其后至现在相继生产了上百种品级的二元或三 元( 第三单体四氟乙烯) 共聚物弹性体,而 3M 公司 原生产的 Kel - F 弹性体除用于某些要求耐硝酸的 场合外,其他应用几乎已被上述弹性体取代。 3 早期的氟橡胶生产国和中国氟橡胶 发展现状 氟橡胶在国防军工上的象征意义促使了各国的 争相研制和生产,前苏联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国 在 60 年代中后期、日本在 60 年代末、意大利在 70 年代初均相继研制和生产了上述二元或三元氟橡胶 ( 意大利开始时出于专利权约束以五氟丙烯和偏氟 乙烯制备二元弹性体) 。见表 1。 其后上述 26 类氟橡胶发展经历了基础型氟橡 胶、易加工氟橡胶、低压缩永久变形氟橡胶、耐高温 水蒸气有机过氧化物硫化氟橡胶、耐低温耐流体氟 橡胶等 5 个阶段,其品级数量达上百种。 ·95· 2011 年第 3 期 有 机 氟 工 业 Organo - Fluorine Industry 表 1 早期基础型氟橡胶各生产国的牌号和商业化时间 生产商 商业化时间 /年 产品名 共聚物组成 ( 克分子比) 密度 / ( g /cm3 ) 门尼粘度 ML( 1 + 10) 121℃ DuPont Co. ( 美) 1956 Viton A VDF /HFP = 78 /22 1. 82 60 3M( 美) 1957 Fluorel 2140 VDF /HFP = 70 /30 1. 85 ML( 1 + 4) 100℃ 135 DuPont Co. ( 美) 1958 Viton A - HV VDF /HFP = 78 /22 1. 82 160 DuPont Co. ( 美) 1959 Viton B VDF /HFP /TFE = 61 /17. 5 /21. 5 1. 86 75 前苏联 1959 CK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