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 奥数 行程问题四年级 奥数 行程问题.pdf

四年级 奥数 行程问题四年级 奥数 行程问题.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年级 奥数 行程问题四年级 奥数 行程问题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组 第七讲 行程问题 教学目标 在关于 s、v、t 三者的基本关系部分中,主要介绍单个变量的平均速度问题及其三种基本方法:“特 殊值法”、“设而不求法”、“设单位 1 法”(因为会涉及到分数,所以后两种方法供有余力的学生借鉴); 在关于 s、v、t 三者的经典应用部分中,主要介绍两个变量的平均速度以及顺风逆风、顺水逆水等 典型题目,中间会简单介绍一下流水行船的基本公式,主要的方法有: “鸡兔同笼假设法”、“方程法” 等; 更多精彩方法会在具体的例题中体现! 想 边防站甲、乙两哨所相距 15 千米。一天,两个哨所的巡逻队同时从各自的哨所出发相 挑 向而行,他们的速度分别为 4.5 千米/时和 5.5 千米/时。乙队出发时,他们带的一只军 战 犬同时向甲哨所方向跑去,遇到甲队时立即转身往回跑,遇到乙队又立即转身向甲哨所 吗 方向跑去……这只军犬就这样不停地以 20 千米/时的速度在甲、乙两队之间奔跑,直到 两队会合为止。问:这只军犬来回共跑了多少路? ? 分析:我们把题目中的 s、v、t 三者关系提炼出来就可以迎刃而解。军犬用的时间和巡逻队所用时间相 同,即 15÷(4.5+5.5)=1.5(小时),所以军犬来回共跑了 20×1.5=30(千米). 关于 s、v、t 三者的基本关系 在一段路程内,如果物体保持匀速运动,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速度不变,那么就有 s、v、t(路程、 速度、时间) 三者的基本数量关系:s=v×t,v= s÷t,t= s÷v,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我们通过“龟兔 赛跑”这个小例子回顾一下: 龟兔赛跑,同时出发,全程 6990 米,龟每分钟爬 30 米,兔每分钟跑 330 米,兔跑了 10 分钟就停下 来睡了 215 分钟,醒来后立即以原速往前跑,问龟和兔谁先到达终点?先到的比后到的快多少米? 解:先算出兔子跑了 330×10=3300(米),乌龟跑了 30×(215+10)=6750(米),此时乌龟只余下 6990 —6750=240(米),乌龟还需要 240÷30=8 分钟到达终点,兔子在这段时间内跑了 8×330=2640(米), 所以兔子一共跑 3300+2640=5940(米).所以乌龟先到,快了 6990—5940=1050(米).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物体运动的状态受到外界影响(如上下坡、顺风逆风、顺水逆水、紧 急刹车等)不能够保持匀速运动,再用 s、v、t 三者的基本数量关系解决不了或误差很大,所以当我们 在抽象成数学题目或数学模型时,可以把整个运动过程分解成几段,宏观的认为其中的某一段路程或某 一段时间内的情况是不变的,所以这时的 s 变成总路程,t 变成总时间,v 变成平均速度,有平均速度= 总路程÷总时间. 例如:甲乙两地相距 100 千米,小强去时的速度是 10 千米/小时,回来的速度是 40 千米/小时,求 小强往返的平均速度。 解:去时的时间 100÷10=10(小时),回来的时间 100÷40=2.5(小时),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100+100)÷(10+2.5)=16(千米/小时). 学而思教育 08 年寒假 四年级 提高班 第七讲 教师版 Page 45 讲义是乐谱,学生是听众,老师是指挥家,每节课都是一篇乐章,老师您辛苦了! ——学而思小学奥数讲义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