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道德建设多管齐下道德建设.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管齐下道德建设多管齐下道德建设

 PAGE \* MERGEFORMAT 16 道德问题重在多维度治理建设 一、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社会发展发生重大战略转移,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战略。但现实中往往被理解为经济本体论。这种思想认为“人类的思想形态和道德生活乃物质环境的反映和为物质条件所决定。只要生产方式、物质条件一经现代化了,则思想道德即如影随形,立即不成问题地随物质条件之现代化而现代化了。”按此逻辑,解决道德教育难题的唯一途径是发展生产力。只要生产力水平提高,不断满足人的物质欲望,社会和个体的道德水平将直接而“自然”地获得提升。这种思想对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影响深远,它是当前我国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它不仅不是解决道德教育问题的有效方法,相反却引发了道德教育的危机。 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经济与伦理的关系可以用哲学本体论方法对伦理予以根源上的探究和揭示。从哲学层面上说,伦理在最终的根源意义上说是由经济所决定的,经济构成伦理的本体,这是伦理的本体属性。但对伦理“真”的揭示,其真理性仅限于哲学本体论层面。从实践层面上说,这种对伦理根源的揭示和探究有助于伦理的健康发展。以中国传统伦理与自然经济的契合为例,家国一体,由家及国的传统社会基本结构,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五伦设定,从根本上说与中国传统的稳定的自然经济相吻合。或者说,传统伦理的设定在最终意义上是由自然经济形态所孕育和产生的,自然经济为伦理的设定提供了原初条件。伦理以间接的方式反映经济形态,两者共同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完整有机体。当前追问伦理本体属性的合理性在于寻找其价值根基,以实现对基本社会结构和伦常关系的厘定,缔结有效的伦理价值体系,进而建构起经济与伦理互动的文明有机生态。总之,经济是根基,但伦理并不是对它进行简单机械的适应与迎合,而是超越与扬弃。界定伦理本体属性可以为当前伦理重建和更新提供现实基础。这是“经济决定伦理”命题存在的价值合理性。   然而经济本体论却将经济与伦理的辩证??动关系理解为简单的机械的决定关系。事实上,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决不是单一的决定性,也不是简单的决定一反作用的关系,而是辨证的矛盾运动关系,亦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的“决定”,是整体意义上而不是要素意义上的决定。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都是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体,伦理和经济只是分别隶属于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中的一个要素。有机体之间对应的决定关系,显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内部诸要素之间的决定关系。所以,经济本体论是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机械运用和泛化。在实践层面上,经济与伦理是一对相互影响的范畴。从价值论的角度而言,经济只有在伦理的引导下,才能健康发展,即伦理赋予经济以价值合理性。对此丹尼尔·贝尔说:“为经济提供方向的最终还有养育经济于其中的文化价值系统。经济政策作为一种手段可以十分有效,不过只有在塑造它的文化价值系统内它才相对合理。” 事实上“经济本体论”本质上是将哲学本体论泛化移植到价值领域所得出的错误命题。对于这种错误倾向,恩格斯澄清说:“根据唯物史观,历史过程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是现实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无论马克思和我都从来没有肯定过比这更多的东西。如果有人在这里加以歪曲,说经济因素是唯一决定性的因素,那末他就把这个命题变成毫无内容的、抽象的、荒诞无稽的空话。” 由于社会将发展经济即单向度的物质总量的增长为目标,根植于人类生物本能的“经济冲动力”成为社会前进的唯一主宰,社会不再关注伦理、道德与道德教育对于建构社会秩序和个体生命秩序的重要性,相反因其对于“经济冲动力”的制约作用,而成为经济发展所极力挣脱的束缚。在这种社会世俗化中,伦理、道德、道德教育被迫退隐,生活变得无聊。意义世界由自在的伦理智慧向自为的个体道德转换的链条断裂,一方面社会失去了凝结群体的共同精神而因此失序;另一方面,无意义感也是个体乃至于群体自戕的原因。 经济本体论却剥夺了伦理作为人文精神核心构成的地位,否定了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合理性,使凸现人类自由本性的伦理沦为经济的附庸,这本质上是对伦理的辱没。 经济本体论遮蔽了道德教育的人性基础。道德教育的重要理论前提是对人性的理解和认同。在道德教育看来,个体自在地分享人的类本质,即道德和自然被设定为潜在的和谐,虽然两者在个体身上是现实地分离的,但道德教育相信人能够克服异化完成向实体的回归。这是道德教育作为一种人文精神对人性的基本信念,是道德教育的基础。但是,经济本体论遮蔽了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它将人理解为纯粹的自然存在,个体内部不再有自然与道德的潜在统一和现实的对立。既然没有这种个体与实体的分离,那么也就没有统一和转化的必要,道德教育亦不必存在。生来就没有内在矛盾和冲突的人只能是自然人,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yongwxiaj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