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VIP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南省玉溪一中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PAGE  玉溪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请认真填写班级﹑姓名、考号,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Ⅰ.选择题(本大题共4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末年,幽王宠爱妃子褒姒,废掉申后及太子,以褒姒为后。申后之父申侯联络犬戎举兵,杀了幽王。申候起兵的理由应该是 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得民心者得天下 C.嫡庶有别长幼有序 D.顺乎天而应乎人 2、隋朝融汇南北之长而推陈出新,做出了一系列深远的改革和创新,图中所示隋朝实行的制度 ①体现了皇权增强的趋势 ②有利于宰相的擅权专政 ③反映了行政分工与牵制 ④造成了皇权的专制独裁 A.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②④ 3、下列观点或学说中,包含有约束君主意图的是 A.“法不阿贵,绳不绕曲” B.“天人感应” C.“为政之要,在于用人” D.“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4、下列各项材料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材料结论A公元前594年,鲁国规定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亩收税春秋时期各国普遍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B秦始皇将全国分为36个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郡县制始于秦朝C民国初年,以“民主”、“民权”、“民国”和“国民”等命名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达500余家民主共和的观念影响了一部分的人群D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主义美术出现了五花八门的表现形式当代欧美各国民众存在严重的精神困惑 5、《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它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6、中国古代“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的演变说明了( ) A.封建社会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 B.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古代主要问题 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 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 7、朱熹说:“以唐太宗之聪明英特,号为身兼将相,然犹必使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施行,该谓理、势之当然,有不得而易者。”材料认为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唐代三省制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 C.唐太宗加大宰相的权力 D.唐太宗通过分割相权来加强君权 8、从文明史的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下列选项中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 C.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 D.西学东渐,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备受冲击 9、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马列主义的传入 10、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服若干剂未见转机。”材料中省略的字最可能是 A.洋务清火汤 B.新政补元汤 C.宪政调味汤 D.革命销魂汤 11、上海师范大学萧功秦教授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的意识。”其中“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指的是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 B.“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 D.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 12、吉尔伯特?罗兹曼在其主编的《中国的现代化》中说:“在中国国内,败给日本和拳乱的灾难性后果使统治集团认识到,继续阻止改革将是徒劳无益的。其后十年之内发动的颇具朝气的现代化运动,引进了新观念。”这里的“新观念”主要是 A.“师夷长技” B.“中体西用” C.“君主立宪” D.“民主共和” 13、1905年,慈禧表示:“立宪一事,可使我满洲基础永久确固,而在外革命党亦可因此消灭。候调查结局后,若果无妨害,则必决意实行”。对这段话理解最恰当的是 A.当时中国革命形势高涨是促使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原因 B.清政府统治者真正目的是通过表面的立宪维护实质的专制 C.清政府决心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建立真正的君主立宪政体 D.清朝统治者意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