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毛球小斜线.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羽毛球小斜线.doc

双打技术水平的体现 -- 小斜线 本帖最后由 confire 于 2011-11-18 17:33 编辑 各位都有体会,一场激动人心的双打来自于两部分: 快速的网前平抽快挡,以及攻防转换的小斜线。 网前的平抽快挡所强调的是手指发力,这个在论坛中讨论的很多。但是第二点攻防转换的小斜线却鲜有提及。所以特开贴聊一下双打中的小斜线。希望能在腿部力量练习之后,引领新一波讨论。 1. 小斜线定义 小斜线 -- 纵向飞行距离不超过场地总长度一半的斜线球,统一称为小斜线 它包括: a) 前场到前场(俗称钩对角) b) 前场到中场/后场(网前推,扑;以及挑) c) 中场到前场(包括中场高位的拨斜线;以及中场低位的接杀挡斜线) d) 中场到中场(中场高位平抽斜线;上升过程中的突击斜线) e) 后场到前场(劈吊和滑板) 2. 小斜线的用途 唯一的用途: 转守为攻。 难道还不够么? 3. 使用的时机 a) 前场到前场(俗称钩对角) -- 不解释.太熟悉了 b) 前场到中场/后场(网前推,扑;以及挑) 推和扑最常见于对方劈吊被预判或者对方前场球不慎太高时,属于进攻性小斜线。由于有飞行角度,这个斜线球经常从对方前后两人中间刺过。或者从前场队员身前刺过。飞行时间短,非常突然。比扑直线成功率高,但是对手指发力有相当的要求。 挑后场则是偏防守一些,但是质量高的斜线挑后场仍然是转守围攻的铺垫。会造成对方后场队员横向移动距离增加,导致击球点较低最终达到反击目的。 c) 中场到前场(包括中场高位的拨斜线;以及中场低位的接杀挡斜线) 中场高位的拨斜线常见于己方队员判断准,在对方回球的上升途中即被拦截。通过手指手腕的小动作把球拨向对角。尤其是起跳反手拦截拨斜线,非常具有观赏性。这个动作一旦成功,对手下一拍只能被迫起高球,于是得到进攻机会。 中场低位的接杀挡斜线,常见于己方防守,但是对方直线杀球不力。效果远远强于挡直线。甚至有直接得分的几率。接杀训练的时候,接球点向前顶会更容易使出这个斜线。一旦成功,注意己方挡斜线的队员迅速举拍向前,成为雁形阵。 d) 中场到中场(中场高位平抽斜线;上升过程中的突击斜线) 中场高位平抽斜线常用语对方杀球进攻下压不够,刚好可以快速反击。或者对方前场推斜线刚好推在自己手上。业余双打中,使用成功率极高。能在斜线平抽中僵持的双方,都已经是业余中的高手了。 上升过程中的突击斜线,不解释。反手那边的也可以叫反手杀,观赏性实用性都是五星级。 e) 后场到前场(劈吊和滑板) -- 不解释。 4. 杂谈 双打小斜线技术对于速度和控制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业余中的讨论比较少见,业余群里能看到的很少,甚至业余比赛中也不常见。 其实,靠直线战术就能一决高下的比赛有些索然无味。因为其中不会出现多拍。随着技术水平提高,小斜线球和多拍出现的越来越多,场面也开始精彩刺激。 所以,如果双打进入瓶颈,请记住这句话:今天,你小斜线了吗?

文档评论(0)

带头大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