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化学反应工程第1章选编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温度对不同类型单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最佳温度 2.可逆吸热反应 随温度的升高,k1升高, 升高, 也升高总的结果,随温度的升高,总的反应速率提高。因此,对于可逆吸热反应,也应尽可能在较高温度下进行,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平衡转化率,又可提高反应速率。同时,也应考虑一些因素的限制。 例如,天然气的蒸汽转化反应是可逆吸热反应,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反应速率并提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但考虑到设备材质等条件限制,一般一段转化炉内温度小于800-850℃。 一、温度对不同类型单反应速率的影响及最佳温度 3.可逆放热反应reversible exothermic reaction 随温度的升高,k1升高, 降低, 降低, 也降低总的结果,反应速率受两种相互矛盾的因素影响。 温度较低时,由于 数值较大, 1,此时,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要大于对 的影响,总的结果,温度升高,反应速率提高。 随着温度的升高, 的影响越来越显著,也就是说,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增加量越来越小,当温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和平衡常数的影响相互抵消,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增加量变为零。 随着温度的增加,由于温度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发展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因此,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增加而降低。 reversible exothermic reaction 0.0 0.20 0.40 0.60 0.80 x r(x,T) 最佳温度曲线 Optimal temperature profile: 转化率 最佳温度 最佳温度 转化率 二、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温度曲线 最佳温度曲线的求解: 二、可逆放热反应的最佳温度曲线 Optimal adiabatic reactor operation Optimal T-X trajectory in staged adiabatic reacto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反应速率常数及温度对反应速率常数影响的异常现象 lnk 1/T lnk 1/T 第四节 气-固相催化反应本征动力学方程 Solid catalyzed reactions Kinetics ,rate equation 1-12 固体催化剂 1-13 吸附等温方程 1-14 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 1-15 不均匀表面吸附动力学方程 1-12 固体催化剂 Activation energy without catalyst Activation energy with catalyst 1-12 固体催化剂 催化剂是能够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能复原的物质。 中间产物,改变反应途径,降低活化能。 不能改变化学平衡,同时加速正、逆反应 具有选择性。 均相催化和多相催化。 活性位(active site)理论: 活性位理论 (1)反应物被分布在催化剂表面上的活性吸附位,并成为活性吸附态。 (2)活性吸附态在催化剂的活性位(活性表面)上进行化学反应。 (3)吸附态产物从催化剂活性表面上脱附。 气固相催化反应的七步骤 A→P 一、固体催化剂的主要组成及基本制备方法 活性组分、助催化剂、载体 负载催化剂依负载的催化剂前体化学成分而言可分为金属催化剂,氧化物催化剂和固体酸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是指被负载的催化剂前体是金属,如Pt/Al2O3, Pd/C。 氧化物催化剂,如Fe2O3/Al2O3, NiO/Al2O3; 固体酸催化剂,例如SO42-/ZrO2, 常用载体有:氧化铝、二氧化硅、碳化硅、活性炭、硅胶、硅藻土、沸石分子筛等。 常用制备方法:浸渍法,沉淀法,共混合法,熔融法。 催化剂常用制备方法 (1) 混合法 即将催化剂的各个组份作成浆状,经过充分的混合(如在混炼机中)后成型干燥而得。 (2) 浸渍法 即将高比表面的载体在催化剂的水溶液中浸渍,使有效组成吸附在载体上。如一次浸渍达不到规定的吸附量,可在干燥后再浸。此外,要将几种组份按一定比例浸渍到载体上去也常采用多次浸渍的办法。 (3) 沉淀法或共沉淀法 即在充分搅拌的条件下,向催化剂的盐类溶液中加入沉淀剂(有时还加入载体),即生成催化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