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单元测评四种群和群落含解析.doc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单元测评四种群和群落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2015学年高中生物单元测评四种群和群落含解析

PAGE  PAGE 13 单元测评(四) 种群和群落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1.下面实例中属于生物群落的是(  ) A.一片草地上的跳蝻和蝗虫 B.一棵枯树和其上的苔藓、真菌、昆虫、蜗牛等 C.一个湖里的全部鱼 D.一个池塘里的藻类、鱼类、细菌、蚌、水生昆虫等 解析 群落指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的总和。 答案 D 2.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是(  ) A.呈正相关 B.呈负相关 C.呈线性关系 D.无关 解析 种群密度是指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若单位空间内某种群的个体数量越多,其种群密度越大,相反,则越小,所以二者之间为正相关关系。 答案 A 3.影响蝗虫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中不包括(  ) A.季节的变化 B.土壤中的含水量 C.食虫鸟的数量 D.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解析 此题考查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限制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等因素,而A、C、D三项,均能直接影响种群密度。 答案 B 4.说明生物群落在垂直方向上具有分层现象的是(  ) A.森林中乔木的基部长着苔藓、三七 B.森林中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C.一片桦树林中的桦树有高有矮 D.鹿群中有的鹿高,有的鹿矮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群落的垂直结构。A项为水平结构,C、D项指一种生物,而非生物群落。 答案 B 5.如果种群的增长率为0,说明以下情况会出现的是(  ) A.种群数量增加,并出现激烈的食物和栖息地的竞争 B.种群数量增加,寄生和捕食的情况增加 C.种群数量会因有毒废物的积累而减少 D.种群数量接近其环境负荷能力 解析 由题意可知,种群增长率为0,即出生率接近于死亡率,即不增不减,因而选D。 答案 D 6.在一个草原上,在鹿和狼组成的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鹿的数量(  ) A.迅速上升 B.缓慢上升 C.相对稳定 D.先上升后下降 解析 鹿和狼是捕食关系,在狼被杀绝后,开始时,鹿的种群数量会迅速上升,但是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鹿群间的种内斗争加剧,种群数量下降。 答案 D 7.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研究,资料如下: (单位:只) 那么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生长曲线是(  ) 解析 设每年种群数量为N,捕捉标志数为x,第二天重捕数为y,重捕个体中的标志数为z,则根据公式N∶x=y∶z,计算出1972~1975年种群数量分别为N72=400只,N73=800只,N74=1 500只,N75=1 730只。根据计算出的数量画图为C。 答案 C 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 A.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B.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C.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解析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计数相邻两边及方格内菌体。 答案 B 9.如图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有关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及其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率为0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b点 解析 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变化,增长率为0;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c点之后;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b点前进行;渔业捕捞后需控制剩余量在c点。 答案 A 10.下列因素都能引起鸟类种群数量的变化。其调节作用不随鸟类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是(  ) A.气候 B.食物 C.捕食者 D.寄生病原体 解析 气候对鸟类的影响不随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但食物、天敌、寄生病原体对鸟类的影响应随鸟类种群密度变化而变化。 答案 A 11.蓍草是菊科的一种植物,从海平面到3 000 m的高山都有分布。从不同的海拔高度收集到的蓍草种子在同一个花园相同条件下生长,结果如图。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 A.引起不同海拔的蓍草植株高度显著差异的主要生态因素是光 B.高海拔蓍草能适应特定的环境,不同海拔蓍草种群的基因库有差异 C.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表现型的影响”,收集的数据仍不足 D.实验结果能说明表现型不只受环境影响,还受基因型的影响 解析 考查生态因素、实验评论、实验结论的获得等知识。海拔高度对植物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温度的不同影响的,而不是通过光。不同种群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选择后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不同。若本实验研究“环境和基因型对生物表现型的影响”,缺少跟原产地环境下的对照。 答案 A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