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新-攀枝花三中.ppt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新-攀枝花三中.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高考生物一轮复习3-1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课件新-攀枝花三中.ppt

最新考纲;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肺炎双球菌; (2)结论: 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促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 。;3.体外转化实验(1944年艾弗里) (1)设计思路:设法 。 (2)实验过程及结果:; (3)结论: 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 1.转化的实质是什么?;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1.原理:T2噬菌体以自己的DNA为模板,利用 合成自身组成物质而实现增殖。 2.方法: 用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3.T2噬菌体 (1)结构:由 外壳和核酸组成。 (2)生活方式: 。 (3)繁殖: 。;4.实验过程及结果 (1)标记噬菌体:用分别含 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分别培养 得到分别含35S蛋白质和含有32P DNA的噬菌体。;5.结论:DNA是遗传物质。 2.噬菌体增殖的过程是怎样的?;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 1.烟草花叶病毒组成: 。 2.实验过程 3.结论:RNA是遗传物质。; 四、生物的遗传物质 1.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是 。 2.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是 ,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3.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  思考探讨提示: 1.基因重组。 2.吸附→注入→合成→组装→释放。; 一、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是设法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单独观察它们的作用。 (2)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其蛋白质变性失活,但DNA在加热过程中,双螺旋解开,氢键被打断,但缓慢冷却时,其结构可恢复。 (3)转化因子的实质是S型细菌的DNA片段整合到了R型细菌的DNA中,即实现了基因重组。 ; 1.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中的哪个选项 (  ); 【解析】 随着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S型细菌的数量变化呈现S型曲线的变化。R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开始时大部分会被免疫系统消灭,随着小鼠免疫系统的破坏,R型细菌数量又开始增加。 【答案】 B;2.(2010年潍坊统考)1944年,科学家??S型活细菌中提取出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将S型菌的DNA加入到培养R型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其中的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多糖等物质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不能说明的是 (  ) A.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其DNA决定的 B.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进入到R型细菌细胞中 C.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D.DNA是遗传物质; 【解析】 题干所述实验里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结论的得出是基于绝大多数生物是以DNA作为遗传物质。 【答案】 C;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比较 1.实验设计思路比较;2.两个实验遵循相同的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的相互对照:; 3.实验结论(或目的)比较 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结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为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 (1)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因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体内。除此之外,还能证明DNA能进行自我复制,DNA能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2)两个实验都不能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2009年南京模拟)有人试图通过实验来了解H5N1禽流感病毒侵入家禽的一些过程。设计实验如图:;一段时间后,检测子代H5N1病毒的放射性及S、P元素,下表对结果的预测中,最可能发生的是 (  ); 【解析】 病毒侵染细胞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只有核酸注入细胞,由图可知,病毒先在含32P的宿主细胞1中培养(其DNA被32P标记),然后转移到含35S的宿主细胞2中培养。病毒复制自身的遗传物质所用的原料有宿主细胞的31P(不具放射性),也有自身核酸(含32P),故子代病毒的核酸大多含31P,少数含32P;病毒合成的蛋白质外壳所用的原料都是宿主细胞2的,故全被35S标记。 【答案】 D;4.(2010年广东佛山质检二)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过一段时间的保温,搅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主要分布在上清液中,沉淀物的放射性很低,对于沉淀物中还含有少量的放射性的正确解释是 (  ) A.经搅拌与离心后还有少量含有35S的T2噬菌体吸附在大肠杆菌上 B.离心速度太快,较重的T2噬菌体有部分留在沉淀物中 C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