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危险源辨识解析选编.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源辨识解析选编

危险源辨识教育课件 何 雄;危险源辨识方法探讨; 2 危险源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分为两大类: 2.1第一类危险源: 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能量或能源载体,如机械能—运转中的设备、电能—变电站及电气线路、危险物质--危险化学品等)。 正常情况下能量或危险物质受到约束或限制,不意外释放即不发生事故。 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导致伤亡事故的物理本质,是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发生事故的前提、条件和基础,即内因。 如机械能意外释放—机械伤害 电能意外释放—触电; 化学能意外释放—爆炸 有毒气体意外释放—中毒与窒息。;2.2 第二类危险源: 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的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 约束或限制能量和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出现故障),则发生事故。 第二类危险源是导致第一类危险源失控的因素。如人的失误(违章)、机的故障、环境因素(也可称环境物)是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即外因和近因。; 注意:根据以上表述可以得知,在存在能量(含料)或危险物质的前提下,根据轨迹交叉论,若人、机因素两两相交即可发生事故。 若将第一类危险源视作A,第二类危险源视作B、C、D…,事故视作E, 则 A+(B+C)=E, A+(B+D)=E, A+(C+D)=E, 第一类危险源大多是人类生产生活中必须的,客观存在的。 第二类危险源在正常情况下是可以得到改变而不出现的。 事故是可以不发生的。;3.危险源辨识的误区 误区1、认为是危险源就一定会有风险或发生事故。 勘误1、正常运行的机械和电气设备、易燃易爆科研生产、有毒有害物质本身无造成危害,外因导致其形成风险。 误区2、对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在事故原因链 上的位置不清。 勘误2、若缺少第一类危险源仅仅存在第二类危险源不会发生事故; 误区3、将部分生产活动中存在的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双双交换重复辨识,出现A+(B+C)=E, 又出现(B+C)+A =E; 勘误3、不对第二类危险源再进行辨识,减少重复,便于记忆。 误区4、危险源辨识不科学,危险源辨识中“危险源”既包括第一类危险源,又包括第二类危险源,容易导致事故原因与条件混淆; ;误区5、第二类危险源未考虑职业禁忌症和人体生物极限因素。 勘误5、铸造-粉尘-呼吸系统疾病、喷涂-毒物-血液系统疾病、织布机-噪声-听力减退、x光机探伤-射线(电离辐射)-怀孕、高处作业-高血压及恐高症;超时超长超强度连续加班—体能低下及心血管疾病等。 误区6、可导致的事故类型填写不规范,既有20大类,也有随意命名。 勘误6、按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 6441-86》的20大类和职业病10大类115种填写。;4.事故类别确定 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 (GB 6441-86) 序号 │ 事 故 类 别 名 称 01 │ 物体打击 02 │ 车辆伤害 03 │ 机械伤害 04 │ 起重伤害 05 │ 触  电 06 │ 淹  溺 07 │ 灼  烫 08 │ 火  灾 09 │ 高处坠落 010 │ 011 │ 012 │ 013 │ 014 │ 015 │ 火药爆炸 016 │ (锅炉爆炸) 017 │ (容器爆炸) 018 │ 其他爆炸 019 │ 中毒和窒息 020 │ 其他伤害 ;4.2按照职业病目录分为10大类115种法定职业病 职? 业? 病? 目? 录 一、尘肺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